打开APP

Science:一种诱导胎儿血红蛋白表达的 WIZ 转录因子降解剂有望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

镰状细胞病是由负责制造成人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畸形(形成新月形,而不是圆盘形),进而导致氧气运输问题和细胞粘连在一起,从而引起疼痛。

2024-07-18

科研人员发现内涵体上GPCR-G蛋白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新机制

该研究利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技术和荧光共定位等实验方法,发现SNX25的PX结构域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RGS蛋白,如RGS2、RGS4、RGS8和RGS17。

2024-07-04

JAMA子刊:社交孤独感会影响大脑特点区域对食物线索的神经反应,导致不良饮食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阐明了感知到的社会孤立和孤独与肥胖、饮食行为、心理健康症状之间的神经机制。孤独的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饮食失调,同时更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2024-06-30

病毒衣壳蛋白组装操控及免疫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该研究获得了多层级且可变形的VLP自组装体系,揭示了组装形态对病毒衣壳蛋白免疫原性的重要影响,为纳米疫苗和其他功能蛋白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024-06-03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血浆蛋白质组,提前7年预测帕金森病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99名近期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72名出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但还没有出现帕金森相关运动症状的患者,以及3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样。

2024-06-25

Science Advances :粪产碱菌能纠正异常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并促进糖尿病伤口的上皮再生

本研究发现粪产碱菌能够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再上皮化,从而加速早期皮肤修复和伤口愈合,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群的伤口干预措施提供了基础。

2024-07-26

柳叶刀子刊:点名中国饮食,升糖指数最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项跨越五大洲的跨国队列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饮食模式升糖指数最高,而高升糖指数饮食增加糖尿病风险,尤其是对于BMI较高、腰粗的人,食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或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

2024-05-04

Sci Adv丨吴允昆/郑清炳等解析不同噬菌体蛋白调节细菌DSR2抗噬菌体防御系统NADase活性的机制

本研究基于多结构与功能比较分析,破译了DSR2组装、TTP介导DSR2激活及DSAD1介导DSR2抑制的详细分子机制,提出了DSR2 NADase活性调控的模型。

2024-08-06

Cell Metab | 王晓东/郑三多合作揭示ZnT1作为新型铜离子转运蛋白介导铜离子吸收导致铜死亡的分子机制

本研究首次发现了锌离子转运蛋白ZnT1介导铜离子转运并参与铜死亡调节。通过结构解析,提出锌离子竞争性抑制铜离子转运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阐述了ZnT1采取一种外向型构象保证了铜离子的捕获与吸收。

2024-08-09

Nat Cell Biol | 李丹等发现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相分离的生理功能及调控机制

在本工作中,研究者观察到α-syn除了能够自身发生相分离外,还能够与VAMP2以及SV发生多组分共相分离。进一步,通过液态核磁技术以及交联质谱等方法表征了α-syn与VAMP2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