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中的微生物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高度组织化的
这项研究应用空间转录组学等先进的分析技术,对两种肿瘤类型中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明。其中,对具核梭杆菌这种口腔细菌促癌作用的深入探索也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癌症的认识。
JAMA子刊:超加工食品伤大脑!随访8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认知衰退速度增加28%有关
目前,痴呆治疗方法的疗效仍相对有限,因此继续寻找能够预防或推迟痴呆发病的有效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1]。而过去40年里,食品供应行业增加了超加工食品(UPFs)的商品化
Sci Immunol:揭示宿主机体免疫系统对有益细菌耐受却对有害细菌高度警觉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决了良性肠道微生物如何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文章中,研究人员重新理解了机体的免疫受体如何与细菌运动蛋白鞭毛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PNAS:顾正龙团队揭示衰老个体中线粒体DNA突变广泛存在且高度有害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低成本的单细胞mtDNA测序技术,并基于该技术绘制了老年个体的B细胞及单核细胞的mtDNA突变谱,发现老年个体的体细胞中mtDNA突变极为普遍,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及有害性
BMJ:超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增加男性结直肠癌风险,而酸奶降低女性结直肠癌风险
该研究发现,酸奶等超加工乳制品与女性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与女性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7%有关)。
科学家利用iPSC首次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有望治疗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 2006 年山中伸弥等发现了将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奥秘后,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人们相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于广泛的体外研究,甚至用于更加精准的定制化细胞疗法中。
新方法让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高度成熟的神经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构建出首批高度成熟的神经元,这一壮举为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创伤性损伤的医学研究和潜在移植疗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世界首次,在实验室中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让渐冻症/帕金森病等疾病治疗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在带有“跳舞分子”(dancing molecules)的涂层上培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神经元,创造出功能更成熟的神经元,增强了突触信号、电活动和分支,并提高了存活率。
马铃薯基因组完成图揭示复杂区域中存在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高度串联复制基因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和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对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马铃薯单倍型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