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证”:这类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
超加工食品,如香肠、肉丸、薯条、方便面、炸鸡块、饼干、速食汤、碳酸饮料……是很多人喜爱,但却对健康有害的食物。之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与乳腺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近日,一项发表于《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为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添加
GUT MICROBES: 肠道微生物参与肥胖期间食物偏好的改变
肥胖期间,下丘脑对食物摄取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负责食物摄入享乐反应的多巴胺能中皮质边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微生物也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
ESC 2021: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来自哈洛克皮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Ultra-processed food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即每周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人群中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
Hypertension:机体肠道微生物组或能部分解释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对机体血压所产生的有益效应
来自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诸如浆果、苹果、梨和葡萄酒等富含黄酮类的食物似乎对机体血压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关联或许部分能通过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来解释。
Cell:身体抗击食物中毒的能力竟存在昼夜节律变化
2021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身体通过产生一种天然抗菌化合物来防止食物中毒的能力在白天增强,因为白天最可能暴露在有毒细菌。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最大限度地提高这种免疫反应的定时疗法和疫苗接种方案。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阐释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稳定及释放过程的“压力感应和调控”分子机制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属于疱疹病毒科β亚家族,是一种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的双链DNA包膜病毒。HCMV感染会给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或艾滋病人)带来致命危害,此外,还会引发胎儿死亡和新生儿出身缺陷等后果。H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三层架构:最外层是含有糖蛋白的脂质双分子层包膜(envelope),最内层
美味食品隐藏“三高”风险 专家倡议推动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薯片、饮料、饼干……这些美味的食品往往隐藏着高盐、高油、高糖的风险。在16日举行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学术会议上,专家介绍,83.9%的公众每月至少购买一次预包装食品,倡议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表示,高盐、高油、高糖的摄入是引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
Nature:饥饿感如何增强小鼠对食物的学习能力?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表达刺鼠相关肽(agouti-related peptide,AgRP)的神经元能被禁食所激活,而禁食会导致饥饿,饥饿会促使机体寻求和消耗食物;禁食会使AgRP神经元的活性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恢复到基线,快速而短暂地随着食物线索进行感官检测,且缓慢而持久地对肠道中的营养物质响应,甚至更为缓慢而永久性地恢复
BMJ: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炎性肠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Cell:富含发酵食物的饮食方式或能增加机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并能帮助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可以调节机体肠道微生物组,从而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Gut-microbiota-targeted diets modulate human immune statu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富含发酵食物的饮食方式或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