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炎性肠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1. 混杂因素
  2. 炎性肠病
  3. 蔬菜
  4. 超级加工食物
  5. 靶点
  6. 风险

来源:本站原创 2021-07-17 18:57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上题为“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with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高风险的炎性肠病发生直接相关。

图片来源:https://www.bmj.com/content/374/bmj.n1554

超级加工食物包括已经包装好的烘焙食物和零食、发泡饮料、含糖谷物、含有添加剂的即食食品、重组的肉类和鱼类产品,这些食物中通常含有高水平的添加糖、脂肪和盐分,但缺乏微生物和纤维素。炎性肠病在工业化国家中的人群中非常常见,科学家们常常认为饮食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将超级加工食物与炎性肠病风险相关联的数据非常有限。为此,本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生活在21个低、中和高收入国家年龄在35-70岁之间的116,087名成年人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其饮食信息,并将其纳入到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调查计划(PURE Study)中,该研究分析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对人群慢性疾病的影响。

参与者在2003-2016年间加入到了这项研究中,同时其每三年接受一次评估,在平均9.7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人员记录了被诊断为炎性肠病的参与者。研究期间,共有467名参与者患上了炎性肠病,包括90名克罗恩病患者和377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考虑了其它额外的影响因素后,研究者发现,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参与者炎性肠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比如,相比每天摄入少于一份超级加工食物而言,每天摄入5份甚至以上超级加工食物的参与者患炎性肠病的风险会增加82%,每天摄入1-4份超级加工食物的参与者的风险则会增加67%。

研究者还发现,不同类别的超级加工食物或许都与炎性肠病风险增加相关。相比之下,白肉、红肉、乳制品、淀粉、水果、蔬菜和谷物似乎与参与者患炎性肠病无关。对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而言,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分析后研究者想基于参与者的年龄和地区来检测其患炎性肠病的风险,所得到的结果也是相似的,这就表明本文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基线协变量和炎症性肠病风险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图片来源:Neeraj Narula,et al. BMJ (2021) doi:10.1136/bmj.n1554

研究者指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其并不能建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更重要的是,相关研究结果依赖于自我报告的诊断,并没有考虑到随着时间延续参与者饮食的变化情况;而且研究人员也不能排除可能影响结果的其它未测定混杂因素的存在。尽管如此,本文研究发现仍然支持这样的假设,即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许是增加机体患炎性肠病风险的环境因子。研究者解释道,由于并未发现白肉、未加工红肉、淀粉、蔬菜、水果和谷物与炎性肠病发生之间的关联,因此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赋予这种疾病风险的或许并非食物自身,而是食物的加工方式或超级加工方式。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增加机体患炎性肠病的风险;后期研究人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加工食物中能解释所观察到的超级加工食物与炎性肠病风险之间关联的特殊潜在促进因素。(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Neeraj Narula, Emily C L Wong,Mahshid Dehghan, et al. 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with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21) doi:10.1136/bmj.n155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