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活性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

2023-09-25

Food Chemistry发表消除“活性-稳定性Trade-off”现象新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成果

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首先采用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野生型纳豆激酶在300K与400K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纳豆激酶较多的Loop结构是其主要的热敏感区。

2023-10-07

仅3分钟微波炉加热,释放出20亿微塑料颗粒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体外实验,将人胚胎肾细胞培养在1000 μg/mL浓度下微塑料溶液中,72小时后,暴露于高浓度的肾细胞中只有23%能够存活下来。

2023-09-18

狙击肿瘤转移,肖海华团队开发新型纳米颗粒,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疗法双效合一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靶向mTOR信号通路可以为抗癌药物提供一个有前景的靶点,纳米颗粒通过局部产生氧化应激和诱导免疫反应,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和肿瘤复发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2023-09-15

Nature:利用细菌RNA 聚合突变版本揭示如何让抗生素更有效抵抗细菌感染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使用得越多,细菌种群进化出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突变体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就越迫切地需要新的方法来防止抗生素治疗过时。

2023-09-23

病毒 ADP 核糖转移将RNA与宿主蛋白偶联在一起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 RNA 和蛋白只是在细胞过程中发生短暂的相互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在发育周

2023-09-20

红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是调节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氧化氮合酶家族将精氨酸转化为L瓜氨酸和一氧化氮,由三个独立基因nos1、nos2和nos3编码的三种异构体组成。这些异构体也是根据它们最初被发现的组织命名的。

2023-09-26

体外多合成维生素B12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不仅开拓了除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合成法之外的第三种维生素B12合成方法,而且对维生素B12合成途径的解析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构建长途径、多元素的复杂无细胞合成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3-09-01

研究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Rpd3S核小体去乙酰化和DNA linker收紧的分子机制

《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李海涛课题组和闫创业课题组撰写的题为Diverse modes of H3K36me3-guided nucleosomal deacetylation by

2023-09-18

揭示突触前Ube3a E3连接通过下调BMP信号传导促进突触消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突触前 Ube3a E3 连接酶如何移除突触。这一发现有助于为治疗安格曼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也译为天使综合征)找到更好的药物靶

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