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乔杰/袁鹏/闫丽盈/魏瑗团队揭示X染色体剂量异常导致胎儿生殖细胞发育障碍的关键机制

该研究以生殖细胞大规模丢失前的胎儿阶段为切入点,全面解析了克氏综合征患者FGC的发育特征和相关分子改变,揭示了X染色体的活性状态、转录特征以及介导FGC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

2024-11-14

Cell:通过Mettl3-Mettl14-Dnmt1轴调节基因表达调控胚胎干细胞分化

这一突破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控制模式,为生物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前景。

2025-01-20

iPSC干细胞替代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这项研究证明了使用 iPSC 来源细胞替代大泡性角膜病变供体移植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细胞制品的基因突变风险管理提供了思路。

2025-01-26

Nature揭示:DNA甲基化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机制

这项研究展示了在大脑损伤或中风后,如何通过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甲基化特征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增强大脑自我修复能力。未来,这一发现可能帮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用于修复大脑损伤。

2024-09-09

Cell Stem Cell:隋鹏飞课题组揭示肺基底干细胞线粒体代谢调控新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线粒体丙酮酸代谢在肺基底干细胞命运决定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了代谢与表观遗传的调控环路。这一发现为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11-01

机体干细胞能根据潜在疾病来调整其在基因疗法中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生长活性、谱系输出、长期的谱系定向和体细胞突变率会受到潜在疾病、患者治疗时年龄、遗传缺陷纠正的程度和遗传性疾病所施加的造血压力的影响。

2024-11-25

Stem Cell Res Ther: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UCMSCs-sEVs)可修复辐射损伤心脏,重塑能量代谢与细胞功能!

本文建立辐射诱导心脏类器官及小鼠损伤模型,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可改善心脏能量代谢、超微结构、钙信号等,其机制与p53及氧化磷酸化等通路相关,为放射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1-03

师从2024年诺奖得主,北京大学刘颖团队揭示生殖系信号关闭成年期体细胞线粒体保护的新机制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生殖系至肠道的hedgehog通路在秀丽隐杆线虫成虫期的作用,表明该通路在成虫期促进生殖系与体细胞之间的资源重新分配,使资源更多地倾向于生殖过程而非体细胞的维持。

2024-10-13

Cell:新研究表明靶向表达protogenin的癌症干细胞细胞可让第3组髓母细胞瘤萎缩

消除Gr3-MB肿瘤中存在的少量干细胞样细胞,可使临床前模型中的肿瘤缩小。虽然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但这种新方法可能为治疗儿童Gr3-MB患者带来新途径。

2024-07-10

女性生殖健康的“黑匣子”! 子宫类器官研究表明:子宫上皮细胞分化存在年龄差异,并且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紧密相连

研究利用新生小鼠子宫内膜类器官及共培养模型发现,子宫上皮存在年龄依赖性的可塑性变化,间充质在其分化中起关键作用,且子宫发育早期机制与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存在关联。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