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于纳米簇的酶活性检测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簇逐渐成为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纳米簇通常是由两个至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一般不超过2nm,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金属纳米簇具有特殊尺寸,因此连续电子能级会分裂成离散能级使其具有特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目前常用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金纳米簇、银纳米簇以及铜纳米簇,其中铜纳米簇比金、银纳米簇具备更多的优点,如成本极低、生物安全性高及反应

2018-04-06

《自然-通讯》:研究揭示核仁应激导致脂肪积累机理

脂滴(lipid droplets)是重要的细胞器,对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脂滴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响应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动态调节细胞的脂类代谢和能量平衡。当细胞器功能改变时,不仅会引起细胞器应激反应(如内质网非折叠蛋白反应、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还将导致能量代谢变化(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相关)。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核仁的主要功能是核糖体生物发生(ribosom

2018-04-05

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Science首揭:反复细菌感染会引发慢性肠炎

         小编推荐:您不能错过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导读:虽然低细菌水平的食物污染很普遍,其引发的症状轻微甚至于不会引发病症,可以在一两天内消失。但是,最新一项研究却揭示:反复性的细菌感染,可能会在数月或者数年后,引发肠道炎症。这一“潜伏”的爆发决于人一生中经历的感染次数和时间。11月22日,《Scien

2017-12-25

随着我们衰老,大脑中的突变逐渐积累

2017年12月24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想要知道体细胞(非遗传性)突变是否在衰老和大脑变性(brain degeneration)中发挥着作用,但是直到最近还没有好的技术来测试这种想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单个神经元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随着我们的年龄增加大脑中的突变逐渐积累的有力证据。他们也发现在患上遗传性早老性疾病(导致早期大脑变性)

2017-12-24

PNAS:尿素的过度积累—痴呆症的最终病因

2017年12月12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者们揭示了引起痴呆症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Garth Cooper教授称,大脑中尿素的水平一旦高于某一值后,将会导致大脑损伤的发生,并最终导致痴呆。Cooper教授这一研究是根据此前在亨廷顿舞蹈症、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II型糖尿病的代谢因素的发现为基础做出的。

2017-12-15

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授予代谢异常遗传病的基因药物VTX801孤儿药称号

2017年9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今日,Vivet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旗下治疗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的基因药物VTX801被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孤儿药的称号。WD是铜转运蛋白ATP7B基因突变引发的一种遗传疾病,发病概率约为1/40000人。WD患者的胆脏中代谢、排除铜元素的途径被破坏,导致组织中积累铜元素,引发组织毒性(尤其是肝脏和中枢神

2017-09-28

理性改造二醇脱水酶使大肠杆菌利用木糖产1,4-丁二醇,减少1,2,4-丁三醇副产物的积累

2017年2月13日,代谢工程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ational Engineering of Diol Dehydratase Enables 1,4-Butanediol Biosynthesis From Xylose》的研究成果,研究通过理性蛋白质工程改造二醇脱水酶(Diol Dehydratase

2017-02-28

科学家发明可大量制造"-67"的技术 可用于癌症治疗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最新发明了一种可大量制造“铜-67”的新技术,这种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癌症治疗与诊断。该机构日前报告称,“铜-67”是铜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约为62小时,它易于在癌细胞蓄积,能

2017-01-04

Nature:发现延胡索酸积累与肾癌生长相关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当代谢物延胡索酸在一种遗传性肾癌中积累时,它导致一种促进癌症生长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他们观察到的这种肿瘤生长机制与肺癌和肠道等其他癌症---在这些癌症中,降解延胡索酸的酶不存在或者相功能不齐全---中的相类似。

2016-09-03

或可促进脂肪代谢 或提供肥胖研究新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铜或许在脂肪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