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ging Cell: 科学家揭示了过氧蛋白3可以清除线粒体过氧化氢治疗肌肉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称为肌肉减少症,导致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限,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虽然导致这种病理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活性氧、神经肌肉接头(NMJ)中断和神经丢失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022-03-02

研究发现硝酸盐转运蛋白介导植物体内的再分配

铁(Fe)是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生长必需的元素,尽管土壤中含量丰富,但大部分铁以不溶性还原型铁(Fe3+)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植物吸收。因此植物往往通过分泌H+或者小分子化合物的方式还原或者螯合铁,使之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的吸收会造成土壤碱化从而影响Fe的吸收,导致植物出现缺铁性褪绿症状,因此研究氮与铁的营养关系对改善农业铁缺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

2021-09-29

《细胞》子刊:抑癌蛋白p53突变跳反!科学家首次发现,突变的p53不仅失职,压制先天性免疫,促进肿瘤生长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Luis A. Martinez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细胞》旗下的《癌细胞》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突变后的p53蛋白不仅失去了抑癌能力,它还直接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抑制先天免疫信号的传递,和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给癌细胞营造免疫逃逸的环境,促进肿瘤的生长。TP53基因突变的复杂程度令人咋舌。Mar

2021-02-10

蛋白纳米酶清除活性治疗实验性恶性脑疟研究获进展

   11月1日,Nano Letters 杂志在线发表了铁蛋白纳米酶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和调控纳米酶发挥清除活性氧功能,实现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利用铁蛋白对脑内皮细胞靶向和胞内亚定位特性,实现了对铁基纳米酶在脑部发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调控。结合铁蛋白对肝部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特性,实现了对恶性脑型疟疾模型的有效治疗。这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

2019-11-05

Nature:中美科学家揭示钙粘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癌细胞死亡机制

2019年7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细胞代谢和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作用驱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与缺血性器官损伤和癌症等疾病有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是铁死亡的一种至关重要的调节剂,通过中和脂质过氧化物来保护细胞,其中脂质过氧化物是细胞代谢的副产物。直接抑制GPX4,或通过剔除它的底物谷胱甘肽或用于产生谷胱甘肽的前体分子(比如半胱氨酸)间接

2019-07-30

蛋白NFS1让肺癌细胞免受凋亡

图片来自James Heilman博士/Wikipedia。2017年11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阻断一种蛋白可释放出氧气来破坏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的铁依赖性蛋白,从而延缓它们的生长并让它们更容易被杀死。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FS1 undergoes positi

2017-11-23

基于氧化物的纳米颗粒,肿瘤特异性释放单线态

活性氧(ROS)诱导的细胞凋亡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尽管光动力治疗(PDT)受益于活性氧生成的空间 - 时间控制,但其对光、光敏剂和氧气的精细匹配需求极大地阻碍了 PDT 作为癌症治疗选择的首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陈小元教授课题组与厦门大学的聂立铭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铁氧化物的肿瘤特异性酸性 pH 可控释放单线态氧的纳米颗粒。酸性条件下,铁氧化物颗粒(IO-LAHP)释放的铁(II)

2017-05-16

徐朗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化学,主要集中于作物在自然和逆境衰老过程中活性(氮)和蛋白质降解代谢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

植物生物化学,主要集中于作物在自然和逆境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氮)和蛋白质降解代谢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

2016-07-26

生物标记三部曲:绿色荧光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和小型单线态制造者

生物标记三部曲:绿色荧光蛋白(GFP)、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小型单线态氧制造者(MiniSOG) 【towersimper注:本文为译文,每篇都有部分改动,仅用作研究之用,不得用作商业开发,转载请标明翻译者towersimper,第一篇来自Sowmya Swaminathan, Nature Cell Biology, "GFP: the green revolution", doi:10

2011-07-26

:王金发、王宏斌课题组在叶绿体系统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发、王宏斌课题组在叶绿体氧还调控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分别于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The Plant Journal以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博士生刘隽与王鹏均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宏斌教授为通讯作者。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正常发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