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盘点:探索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就遵从着大自然的规律繁衍生息。对于这种自然的状态,人们并没有过多的留意。直到现代医学逐步发达,人们才知道,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叫作“生物钟”。随之而来的,也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研究。

2014-09-19

Cell Reports:食物也能调节生物

食物不仅滋养身体,而且影响到其内部的生物钟。近日,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报告为如何通过饮食控制调节时钟,帮助患者的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表明胰岛素可能参与了生物钟的“重新设定”。 内

2014-07-13

Cell Rep:饮食可影响人类机体的昼夜节律

食物不仅可以为我们机体供应能量,而且其也可以影响我们机体自身内部的生物钟,而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类行为及生物学许多方面的昼夜节律;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山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通过饮食控制来调节我们机体的生物钟,这或许可以帮助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并且可以揭示胰岛素在重置生物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4-07-13

涛等筛选出促进心肌再生修复的分子家族

人们已知受损的心脏组织内在修复能力有限。然而如今,科学家正接近发现可能能够用来诱导心脏产生用于替换的心肌细胞的信号。研究人员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鉴定出一个能够刺激干细胞分化为跳动的心肌细胞的分子家族。2011年12月21日,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子刊《化学与细胞学》(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可能为开发出用于心脏再生和修复的新治疗方法铺平道路。

2012-11-18

PNAS:西红柿中发现调节分枝结构的"成熟生物"分子

让西红植株生产更多果实的秘密不在于额外剂量的生长促进剂(Miracle-Gro,脑导神经营养因子,可帮助新的神经元生长和连接)。相反,冷泉实验室(CSH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新研究显示,增加果实产量可以通过调节一种分子计时器或也称为"成熟生物钟"达成,这个成熟钟决定了开花分枝(即花序)的数量。

2011-12-29

PLoS One: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生物基因突变体转入到猪体内

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深圳华大方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采用手工克隆技术,首次将人体生物钟基因突变体转入到猪体内,从而成功获得生物节律转基因模型猪。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 生物钟存在于所有生物中,从绿藻到动植物再到复杂的人类,都呈现以近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现象。

2013-10-24

PLoS ONE:调控生物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组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疾病,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特点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一组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以情感低落或高涨(可伴或不伴焦虑),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全球总人口的1%至3%受到此种疾病的困扰。

2012-11-18

PLoS Genet:利用新型细胞模型来追踪机体生物基因的功能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细胞模型,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追踪并且时时监控个体的生物钟基因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

2014-04-12

Curr Biol:科学家发现控制女性生育能力的生物

有些女性甚至在50岁的时候都可以成功妊娠,然而有些女性却在30岁时就已经不能怀孕了,近日,来自哥德堡大学的科学家就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一种影响因素就是女性绝经期的开始会被其机体卵细胞的释放所影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

2014-10-30

Neuron:加发现生物功能紊乱内部机制

乘坐跨时区过夜航班或是经常倒夜班,常常会让人彻夜难眠。据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报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该现象与蛋白合成这一基本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因跨时区旅行和倒夜班造成的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 地球自转产生白天和黑夜,给众生赋予了昼夜节律。在哺乳动物大脑中,“生物钟”驱动着睡眠、清醒、摄食及新陈代谢的生活节奏以及许多其他必要过程。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