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微小RNA-纳米颗粒治疗癌症

结直肠癌(CRC)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诊断恶性肿瘤和第二大流行癌症,由于新的治疗方法,其死亡率一直在稳步下降。CRC病因涉及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反过来结直肠癌在20%的患者在诊断时引起转移。

2023-04-13

上海交大宋海云/樊春海团队等开发脂质重编程纳米颗粒,改善癌症免疫治疗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策略,通过基于纳米颗粒的脂质代谢重塑来恢复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中的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进而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并拓宽了我们对癌症免疫治疗的理解。

2023-05-26

Advanced Science:纳米囊泡靶向递送CD47/PD-L1抗体治疗肺癌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靶向肿瘤酸性微环境激活CD47/PD-L1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实现了CD47/PD-L1抗体治疗肺癌的减毒增效,有望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2023-05-08

纳米疫苗促进三级淋巴结形成用于鼻咽癌治疗取得进展

三级淋巴结(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具有与次级淋巴器官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也称为异位淋巴组织,通常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形成。TLS包含由大量T细胞包围B细胞组成的细

2023-05-06

科研人员研发脂质体纳米药物用于乳腺癌的光动力/免疫联合治疗

本研究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前沿,利用纳米药物的多药递送及协同治疗优势,创新性地开发了常用抗生素——多西环素的抗肿瘤作用,对于丰富多西环素的临床适用范围具有积极意义。

2023-05-08

三代纳米孔测序研究m6A的方法学取得新进展

目前生物界中已经有超过150多种的RNA修饰碱基被报道,其中N6-甲基腺嘌呤(m6A)在脊椎动物中含量最为丰富,也是被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种修饰碱基。目前检测m6A主要是基于二代测序的方法

2023-05-03

PNAS:中科院陈春英课题组揭示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发酵成短链脂肪酸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Chen Chunying)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作为碳源发酵成短链脂肪

2023-05-25

浙江大学毛峥伟团队开发噬箘体/人工酶活性复合抗菌纳米材料

这项研究表明,phage@P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剂,为开发先进的抗菌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3-04-25

NSR:帆团队开发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用于实体瘤治疗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设计,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疗过程中,该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红外光的辐照程序精确的控制,即:在弱定殖、定殖以及裂解释药三种表型切换,

2023-04-11

PNAS:陈春英团队发现肠道菌群新功能,可将工程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该研究基于建立的创新分析方法,首次明确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证实了肠道微生物能够利用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作为碳源生成内源有机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