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五羟色胺5A受体配体识别选择性和激活的分子机制
五羟色胺受体广泛表达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神经行为。该家族受体与神经系统病理学密切相关,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一类药物靶点。
2022-06-08
科研人员发现核酸与含卤配体之间的卤键作用
探索含卤化合物与核酸之间可能形成的卤键作用,对提高化合物-核酸之间的亲和力、改善药物的成药性,以及探索小分子配体和核酸之间的作用机制都有重要作用。
2022-05-23
Nat Commun:成功利用RNA适配体靶向胰腺β细胞
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胰岛素的人类胰腺β细胞受到破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靶向人类胰腺β细胞的RNA适配体(RNA aptamer)分
2022-04-10
Science:科学家发现工程化Wnt配体能够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能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有害的血源性因素影响。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志,目前仍缺乏恢复血脑屏障功能的治疗方法。一个值得考虑的策略是重新利用发育性血脑屏障调节器,如无翅型小鼠乳癌病毒(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7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7a,Wnt7a),
2022-03-05
阿斯利康/Ionis配体偶联反义药物eplontersen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
eplontersen是一种配体偶联反义(LICA)药物,可减少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产生。
2022-01-26
J Immunol: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期间线粒体稳态的改变或会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 从而使其无法有效抵御细菌性感染
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期间,线粒体稳态的改变或会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从而使得中性粒细胞无法有效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2022-01-29
JEM:揭示免疫细胞受体和配体的调节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炎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DCIR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缺失DCIR的小鼠会自发产生关节炎和代谢性骨骼疾病。
2021-11-29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从生理学到病理学
在宿主防御反应的前线,中性粒细胞抗菌功能已适应对抗不同来源和程度的感染和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网状DNA结构的释放是中性粒细胞阻止病原体传播或处理更大体积微生物的重要机制。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