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大黄素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促进肝星状细胞衰老减轻肝纤维化
各种慢性肝损伤伴有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活化的HSCs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能力增强,积聚在肝脏并破坏肝脏结构。
《细胞·代谢》:南京医科大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在最近的《细胞·代谢》杂志上,南京医科大学的刘星吟教授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2],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和肠道微生态,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ILA可以使
先导编辑技术,轻松设计癌症突变小鼠模型,加速癌症基因突变研究
研究团队在小鼠中构建了Cre重组酶诱导的体内先导编辑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在体内进行体细胞先导编辑,还能通过病毒载体递送先导编辑的pegRNA,或原位移植先导编辑过的类器官
不会感到痛,也没有负面情绪,让她人生开挂的基因突变能否帮到更多人?
Cox团队在Brain上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FAAH-OUT-associated human pain insensitivity”的论文,在分子水平回答了使得Camer
Cell:概述研究和测试性别依赖性遗传效应的最佳做法
表型的性别差异在健康和疾病的许多方面都很常见。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提高对遗传变异如何促成复杂性状或疾病表现的理解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很少有人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潜在机制中的性别差异。
我国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致病基因突变——上海APP突变
E674Q突变APP的替代表现出强烈的淀粉样蛋白的形成,据悉,这是淀粉样蛋白加工序列中唯一已知的导致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致病突变。
Nature:揭示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表观遗传改变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关联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下称MSK团队)揭示了癌症的两种重要特征---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之间的一个先前未知的联系。这一发现不仅为基础科学生物学研究
这个lncRNA突变让她感觉不到疼痛、焦虑和恐惧,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研究团队发现,FAAH-OUT能够调控FAAH的表达,导致FAAH的酶活性水平显著降低。除了导致感觉不到疼痛以外,该研究还确定了其影响伤口愈合和情绪的分子途径,这些途径都受到FAAH-OUT的影响。
Nature:发现与COVID-19危重病相关联的49个遗传变体
COVID-19由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COVID-19患者的危重病例。他们发现作为一种极端的、临床上一致的疾病表型,C
Nature:发现新冠肺炎危重症的新的遗传关联
GenOMICC之前开展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出了可能影响约1万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疾病严重性的遗传因素。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24202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并确定了危重症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