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RPS6KB1是一种新的抑制肝癌进展的基因
目前,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观察站(GLOBOCAN)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84.1万新病例和78.2万人死亡。因此,肝癌在全球病例中排名第五,在男性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二。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的研究者们指出M6A修饰的LINC00839具有抗肿瘤进展和抗辐射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具侵袭性和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尽管采取了综合治疗,包括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GBM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
4名全色盲患者基因治疗后可看到红色,全球最快进展已到临床I/II阶段
全色盲(Achromatopsia,ACHM)患者在三种视锥细胞相对应的三个色觉轴上都存在辨色异常。患者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三种视锥细胞完全丧失功能,七彩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如同观黑白电视一般,仅
Science:重大进展!揭示噬菌体φX174从宿主细胞逃脱机制,有望开发出对抗超级细菌的噬菌体疗法
在COVID-19时代,“病毒”一词让人联想到传染、疾病甚至死亡。但是,如果有一种病毒---一种能够每半小时自我复制数百次的极小病毒---可能能够治愈对所有已知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Nature:远距离的神经元连接或能驱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
来自贝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过程,即远离原发性肿瘤位点的神经元是如何刺激来自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基因进行表达,随后再诱发肿瘤发生浸润的。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METTL16促进糖酵解代谢重编程与结直肠癌进展
结直肠癌(CRC)是人类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结直肠癌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涉及遗传、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
Science:重大进展!一类新的化合物有望治疗昏睡病和查加斯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诺华热带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化合物,对引起人类非洲锥虫病(也称为昏睡病)和南美锥虫病(也称为查加斯病)的锥虫有潜在的活性,它们有潜力治疗这两种锥虫
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思金研究组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方敏等合作,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研究员王晨光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Bert F. Sels合作,在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