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身体发出的睡眠信号,竟是大脑 DNA 损伤拉响的「警报」
睡眠对所有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天的睡眠量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年人每天大约睡 7-8 个小时,树獭睡 20 个小时,而自由漫游的野生大象只睡 2 个小时。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花在睡觉上。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只要好好睡一觉,我们就能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啦。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睡觉的,晚上睡眠帮助机体修复的机制是
Cell:新研究揭示身体某些部位为何对触摸如此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小鼠大脑中敏感皮肤表面的过度表征(overrepresentation)是在青春期早期形成的,可以精确定位到脑干。此外,定居于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向脑干传递信息的感觉神经元比身体较不敏感部位中的神经元形成更多的连接和更强的连接。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胰岛素分泌监测荧光探针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β细胞功能失调和胰岛素分泌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驱动因素。胰岛素分泌是一个精细的动态调控过程,如何可视化胰岛素分泌过程,揭示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是胰岛生物学领域的难点问题。胰岛素在β细胞内与高浓度锌离子形成晶体结构,因此采用不透膜的锌离子荧光探针可标记胰岛素/Zn2+晶体,从而指示胰岛
J Clin Oncol:卡培他滨与主动监测在 16 周一线治疗后稳定或有反应的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 FOCUS4-N 试验的结果
有大量随机证据支持在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中进行治疗中断,尽管中断治疗可以在不损害总生存率 (OS) 的情况下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并未普遍向患者提供治疗中断策略。FOCUS4-N 旨在探索口服维持治疗对一线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表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技术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丽、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受邀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综述文章Raman biosensor and molecular tools for integrated monitoring of pathogens and antimicrobial res
BMJ:老年人身体功能越差,死亡风险越高
2021年8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衰老是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过程,而病理性衰老则是由于各种外来因素所导致的老年性变化,包括各种疾病。
Cell:身体抗击食物中毒的能力竟存在昼夜节律变化
2021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身体通过产生一种天然抗菌化合物来防止食物中毒的能力在白天增强,因为白天最可能暴露在有毒细菌。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最大限度地提高这种免疫反应的定时疗法和疫苗接种方案。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
Food Control:大数据与食源性疾病监测交叉研究获进展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呈现出跨区域传播、变化快、难预测的特点。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多源数据的食源性疾病实时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部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与食源性疾病预测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在该交叉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Foo
:极性响应的比例型荧光探针用于铁死亡中脂滴和细胞核变化的监测
细胞铁死亡是一种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发现的与细胞铁死亡相关的疾病就包括了癌症,神经性疾病,器官衰竭、免疫系统疾病等。铁死亡是由铁离子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过度累积而导致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形态、生物学特征和机制调控中具有独特特征并明显区别于细胞凋亡。脂质代谢在铁死亡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OS相关的脂质过氧化积累会影响脂滴等亚细胞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