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程强等破解器官选择性mRNA递送系统的机制,大大扩展mRNA和CRISPR技术应用范围

  近年来,mRNA作为新型制药技术,短时间内在传染性疾病及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如何将mRNA药物安全、高效地递送到特定靶细胞并保护其免于降解是目前mRNA疗法的主要障碍之一。理想的递送载体必须是安全的、稳定的和器官特异性的。脂质纳米颗粒(LNP)是目前临床上最先进的mRNA递送载体。目前,所有正在研制或批准临床使用的新冠

2022-01-04

Cell Stem Cell:科学家在生长人类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保持分化能力和表观遗传学完整性的同时,分离具有原始多能性特征的人类MEK/ERK信号无关的多能干细胞(PSCs)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实现培养的器官用于挽救生命的移植程序的愿景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干细胞方面的工作正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Principles of signali

2021-12-31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开发出输卵管类器官 或有望阐明为何卵巢癌好发于高风险女性群体

2021年12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卵巢癌是美国妇科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原因是患者机体的症状往往是非常微妙的,大多数的肿瘤在晚期和扩散到卵巢之前都无法被发现;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尽管一般的女性终生患卵巢癌的风险低于2%,但携带所谓的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的患癌风险则在35%-70%之间。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

2021-12-31

科学家建立用于肿瘤免疫药物高通量筛选的类器官平台

  尽管近年来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迅速发展,但用于肿瘤免疫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器官模型仍然缺乏。近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An organoid-based screen for epigenetic inhibitors that stimulate antig

2021-12-10

Science:揭示大脑的岛叶皮层利用身体信号来调节恐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大脑依靠身体的反馈来调节恐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

2021-11-22

新研究发现,身体发出的睡眠信号,竟是大脑 DNA 损伤拉响的「警报」

睡眠对所有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天的睡眠量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年人每天大约睡 7-8 个小时,树獭睡 20 个小时,而自由漫游的野生大象只睡 2 个小时。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花在睡觉上。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只要好好睡一觉,我们就能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啦。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睡觉的,晚上睡眠帮助机体修复的机制是

2021-11-28

Nature Plants:愈伤组织能再生器官研究获进展

  组织培养是重要的植物营养繁殖技术,也是基因编辑等现代农业分子育种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由Skoog、Miller奠定的组织培养技术沿用至今(Symposia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11:118–130, 1957)。在两步法组织培养技术中,第一步是获取多能性(p

2021-11-19

Science Advances:石墨烯生物支架用于抑制器官移植的炎症反应,提高移植细胞的生存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主要由于胰腺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造成血液循环中血糖含量紊乱。胰岛移植可用于治疗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进行的胰岛移植有两种:自身胰岛移植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然而在胰岛细胞移植中,高达60%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会立即失去生理活性,主要原因是来自即时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现阶段防止IBMIR的一种常

2021-11-24

JCI:识别出引发器官移植排斥的关键分子靶点

来自悉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同时他们揭示了当器官移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时,机体在分子水平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1-11-11

Development:滋养层类器官或有望作为研究女性早期怀孕和妊娠并发症的有力工具!

来自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比较了人类胎盘的两种主要的实验模型,结果发现,名为滋养层类器官(trophoblast organoids)的3D胎盘细胞簇或许最适合用来调查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激素的分泌或病原体是如何感染子宫内的胎儿的,理解诸如上述过程或能帮助揭示女性孕期并发症发生的分子机理。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