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更安全更快速的再生医学策略:利用直接重编程改变细胞身份

直接重编程正开始获得产业界的关注,不过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并没有准备好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有先行一步的优势,但是随着细胞类型直接转化的优势日益突出,这一差距可能会被填平。

2016-06-20

“人造病毒”双重身份,基因治疗&杀菌

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人乳中的关键蛋白制作了一类“人造病毒”,这一“人造病毒”具备杀伤耐药性细菌的能力。

2016-01-29

Nature:越南开始鉴定越战中的死难者身份

“为修建学校或寺庙而进行挖掘,为了种植水稻而进行翻耕”:总有一些行为能够使越南战争受难者的沉疴从时间的长河中泛起。在战争结束40年后,越南政府决定利用DNA技术对越战中死亡,但仍未确认身份的士兵与平民尸骨进行鉴定。

2016-01-18

Cell Stem Cell:科幻成为现实,神秘配方实现“身份交换”

最新的Cell Stem Cell上刊登了两个中国研究小组的研究。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了相同的生物身份交换:皮肤细胞变为神经细胞。这两种方法,都仅仅是在细胞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这或会开创用自身细胞治疗疾病的新起点。

2015-08-07

最新人体身份识别技术:生物纹身和智能药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最新宣布两项技术——“生物纹身”和“智能药丸”。有望取代传统密码识别技术,实现更安全便捷的网络操作、手机应用等。 “生物纹身”:人们可使用橡胶臂章将这种电子纹身附加在身体上, 使用喷雾型绷带进行保护 “维生素认证药丸”:人们吞服体内可以监控 人体健康状态,也可用于身份识别 5月29日在加州召开的D11会议上...

2015-03-26

新研究称人体内微生物基因各异 可用于身份鉴别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的研究表明,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基因会有差别一样,肠道内微生物的基因也因人而异。 这是有关肠道内微生物基因变异的第一次研究。科学家发现的这种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体内的微生物的基因如何和人体的基因协调工作来维持我们的健康,亦或引起疾病。肠道内微生物能够从食物中汲取营养、合成维生素、防止感染以及合成减少炎症的化合物。

2015-03-26

全球医疗器械将有统一“身份证”

对于植入体内的国外进口心脏起搏器,或是除颤器,今后患者以及家属只要输入器械上或者患者手术记录的唯一编码,再登录一个全球共享的免费网站或APP,就可以直接查询到关于该器械的所有生产、流通等领域信息。今后,

2015-03-26

Cell Stem Cell:干细胞如何获得唯一性身份

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家鉴别出了一种机制,或可帮助解释某些干细胞如何选择变成既定的细胞类型,即干细胞会沿着DNA在精确的位点上结合特殊类型的蛋白质,当DNA上的特殊蛋白质被结合后,神秘“大门”就会开启使得特定的基因群进行表达来决定干细胞的新身份

2015-05-08

多国普及生物识别身份证智能卡企业抢滩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Pira Internat-ional最新研究,生物识别市场正蓬勃发展,近7年来市场规模增长了12%,并预计到2014年达75亿欧元。 2004年,第一批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的生物识别电子护照发放。到现在,已有2.5亿人使用了这种护照。如今,在发达国家中,除英国是因财政预算和政治原因,放弃了身份证换代计划外,仅有加拿大一再延迟发放生物识别电子护照。

2015-02-16

上海交大研发身份认证生物识别新技术

上海交大研发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已应用于江苏、广东等地监狱门禁。人脸识别系统的智能化体现于软件:通过“去配饰算法”,即使被识别对象突然戴起了眼镜,系统也能还原其本来面目。

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