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新研究有助于治疗移植后感染反应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新疗法,可以保护免疫抑制的患者免受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侵害。他们的研究表明,某些表观遗传抑制剂会暴露并有助于消除休眠的HCMV感染,这些感染通常会重新激活,从而在这些脆弱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根据临床试验,他们提出的“休克和杀死”治疗策略为在世界范围内移植患者提供了希望。

2021-02-23

移植关键难题取得重大突破

  供体肺离体后保存时间太短、围手术期生存率不高、移植术后康复时间长,是国内肺移植领域一系列“卡脖子”关键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肺移植团队聚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实践中持续科研创新,将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时间从6小时延长到12小时,实现三年内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零死亡,肺移植后最短13天康复出院。2月18日,这一围绕肺

2021-02-20

人工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

据央视、人民日报等报道,以色列科学家近日完成了一例人工眼角膜移植手术。报道称,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通过该手术植入了人工眼角膜,术后几乎立即恢复了视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造眼角膜和眼白完全融合,且创伤面积小,伤口恢复得很快。IT之家了解到,角膜病和白内障是引起眼盲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可以通过角膜移植的方法治愈,但此前由于猪角膜移植手术则未趋普遍,患者往往需要等

2021-02-16

PNAS:噪声影响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功能

  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噪声对人类和动物模型听觉系统功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噪声对非听觉功能,特别是脑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有详细研究。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晓明教授团队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的学术成果(Zhang et al

2021-02-10

The Lancet:法国首个接受子宫移植的女性成功诞下婴儿

2021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了首例接受子宫移植的女性诞下婴儿的案例,研究者表示,这类分娩极为罕见,但并非史无前例,此前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健康的子宫移植到了子宫受损或被移除的女性体内。这篇案例报道中的这名婴儿在法国的佛什医院出生,出生时体重为1.84

2021-02-19

研究发现果蝇节律神经元门控记忆消退的机制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个中性刺激与具有奖赏或惩罚作用的非条件刺激进行偶联,就能成为可以单独引发奖赏或惩罚反应的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刺激预示着非条件刺激会发生”的记忆。记忆形成后,若反复发生条件刺激单独出现而不伴随非条件刺激的情况,那么条件刺激对非条件刺激的预示作用就会被重新评估,甚至形成“条件刺激预示着非条件刺激不会发生”的

2021-02-08

美敦力召回主动脉移植物支架

  美敦力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了其Valiant Navion胸腔内支架移植系统,该系统用于加固大血管,使其有可能因动脉瘤或其他损伤而破裂。2月17日,医疗技术公司美敦力宣布,已自愿在全球召回尚未使用的Valiant Navion胸腔支架移植系统,并通知医生立即停止使用该装置,直到另行通知。同时,美敦力已经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以及

2021-02-19

Gastroenterology:揭示粪便微生物群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作用机制

2021年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报告了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rCDI)患者粪便样本中的肠道细菌和病毒宏基因组信息。该综合分析揭示了rCDI中参与发病的细菌和噬菌体

2021-02-15

老鼠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

  科学家在1月27日出版的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细胞报告》)上报告说,对于老鼠来说,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并持续到成年。他们发现,幼鼠在新生时更喜欢自己的母亲,而不是陌生的母鼠,并且在相隔100天之后还能记得妈妈——尽管它们成年后更喜欢陌生母鼠。“我对研究社会记忆的发展非常感兴趣

2021-02-04

武田maribavir 3期临床成功:将重新定义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疾病治疗!

maribavir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安全性更高。在中国,maribavir于2020年4月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CMV感染或疾病。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