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果蝇节律神经元门控记忆消退的机制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个中性刺激与具有奖赏或惩罚作用的非条件刺激进行偶联,就能成为可以单独引发奖赏或惩罚反应的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刺激预示着非条件刺激会发生”的记忆。记忆形成后,若反复发生条件刺激单独出现而不伴随非条件刺激的情况,那么条件刺激对非条件刺激的预示作用就会被重新评估,甚至形成“条件刺激预示着非条件刺激不会发生”的
老鼠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
科学家在1月27日出版的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细胞报告》)上报告说,对于老鼠来说,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并持续到成年。他们发现,幼鼠在新生时更喜欢自己的母亲,而不是陌生的母鼠,并且在相隔100天之后还能记得妈妈——尽管它们成年后更喜欢陌生母鼠。“我对研究社会记忆的发展非常感兴趣
Neuron:刺激脑部通路显示人类语言和记忆的起源
科学家已经确定,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进化发展在交流和记忆方面可能是相似的。尽管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但专家发现,猴子的大脑也存在类似的语言中枢,这可能意味着至少2500万年前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研究发现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缓记忆衰退
记忆力减退是正常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标志,并且代表着全球“灰色”人口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记忆力下降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表现之一。研究表明,身体和认知活动可缓冲记忆力衰退。然而,尽管积极的情绪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我们对情绪与记忆力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近日,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在线
华大智造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MGISP-NE384助力河北疫情防控!
近日是北方区域50多年来最冷的时日,也是河北石家庄被按下暂停键的艰难时刻。天寒地冻人心暖,抗疫路上施援手!为快速响应河北疫情防控,华大智造紧急调配快装式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简称“硬气膜火眼实验室”)连夜运抵石家庄,并集结深圳、武汉、青岛、北京、长春多地近100名工作人员奔赴抗疫战场,彻夜在河北体育馆搭建实验室。随着实验室搭建工作的逐步完
Nature:别吃夜宵记忆力更好
近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mita Sehgal及其研究组名为“Availability of food determines the need for sleep in memoryconsolidation”的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获得食物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记忆巩固过程中对睡眠的需求大小。研究人员使用果蝇测试睡眠是否与食欲记忆
Oncogenesis :雷公藤提取物有助于治疗胰腺癌
希望之城的附属机构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TGen)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一种在中国使用了数百年的,用于治疗关节痛的中草药,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并有可能改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
Nat Neurosci:电脑模型揭示大脑如何管理短期记忆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工作记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短期的记忆召回方式是人们如何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的关键。然而,大脑如何管理工作记忆却一直是个谜。
中科院专家提取2600年前大墓DNA信息
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消息,近日,中科院专家应邀来到洛阳,对新发现的2600年前戎王级大墓(编号M15)进行骸骨样本采集,以便通过提取相关的DNA信息,探寻陆浑戎这一族群与中原人群的融合、互动行为,为民族融合提供更多参考依据。近日,一座春秋时期戎王级大墓在河南洛阳徐阳墓地被发现,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迁徙、融合的历史。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