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所科学家在太湖蓝藻水华防控领域的观点
在9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杂志上,该刊物亚洲区主编Richard Stone以China Aims to Turn Tide Against Toxic Lake Pollution为题报道了中国近年来在太湖蓝藻水华控制方面的工作、思路及前景,该文是在大量采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朱广伟研究员...
快速眼睛运动与视觉感知
当我们看一个视觉场景时,我们会做快速眼睛运动 (被称为“扫视”),它们将该场景的不同部分带给“中央凹”(视网膜最敏锐的区域)。这些眼睛运动造成视网膜的图像发生实质性偏移,但我们对视觉世界的感觉却是稳定的和连续的。
Nature:DSGCs在视觉处理中的精确作用
视网膜中被称为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DSGCs)的运动检测细胞被认识和被研究已超过了半个世纪,但它们在视觉处理中的精确作用仍不清楚。
北京幼儿园板蓝根当水喝
近日,北京市多名家长反映,海淀区某市级示范幼儿园经常给孩子服用自行熬制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的汤药。专家表示,板蓝根属抗病毒型的药物,并非提高免疫的“万能药”,儿童服用需谨慎。
STE:邵克强等揭示蓝藻水华厌氧分解对湖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细菌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蓝藻水华在高温、厌氧条件下,死亡分解常会引发“湖泛”,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湖泊的水质安全。因此,认识蓝藻水华降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于了解揭示浅水湖泊营养盐的微生物循环机理、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Science:科学家利用超高分辨率技术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过程
2013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捕获了酵母水通道蛋白运输水分子过膜的过程(抑制质子通过细胞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其如何使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来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整个运输过程。
Res:科学家发明能将水变成氢能源的“人造树叶”
这种自给的廉价人造树叶可为偏僻地方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电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第一款实用的人工树叶,可在光照下将水变成氢能源和氧气。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绿色植物,把水和阳光转化成能量,这一科研成果对生产可持续能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