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晴团队开发新型吸入式核酸纳米递送系统治疗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进行性的间质性肺病并伴有持续的肺功能损伤。

2022-07-07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欧光朔和李明课题组合作发现新型生物结构“纳米毛”

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是基于微丝束组装形成的细胞膜表面突起,在物质吸收、分泌和抵御外源病原菌侵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06-15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瑞课题组开发深度学习工具DeepLinc,使用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构建细胞互作网络

DeepLinc针对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提出新的方法理论,通过新型深度学习模型的创新应用,挖掘细胞分子特征谱图与复杂生理与病理组织之间的多层级复杂关联,充分释放单细胞空间组学分析的优势与潜力。

2022-06-13

Nature:清华大学肖百龙/李明团队首次解析机械力受体PIEZO1在脂膜环境中的受力展平过程

清华大学肖百龙/李雪明团队首次解析机械力受体PIEZO1在脂膜环境中的受力展平过程。

2022-04-09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海交大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教授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

近日,由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领衔的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ART)研究团队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SLAC)的官方期刊、胸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2022-04-05

"女娲"基因组计划第2篇:徐/何顺民团队发布中国人群可移动元件插入变异图谱

  可移动元件(也被称为转座子或转座元件)约占人类基因组的一半。在人类基因组中,Alu、LINE-1(L1)、SINE-VNTR-Alu(SVA)以及HERV-K等是普遍认为仍然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家族,它们能够通过转座作用在基因组上形成新的插入,这种现象被称为可移动元件插入(Mobile Element Insertion,MEI)。转座事

2022-03-03

Nature子刊:口服瑞德西韦母药GS-441524对貂SARS-CoV-2有效

瑞德西韦是一种被批准用于COVID-19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但其更广泛的应用受到静脉注射的限制。口服生物利用瑞德西韦模拟物可促进早期给非住院患者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效益。

2021-11-15

南极红与绿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着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称为红雪或绿雪。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

2021-10-29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端卿课题组(细胞命运调控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助理及研究员系列招聘启事 

2021-09-02

耳鼻喉科器械市场“厚坡长”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耳鼻喉科医疗服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4%,仅次于医美、口腔、眼科、康复四大黄金赛道,位列所有专科的第五名。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