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中央核心时钟机制驱动着大部分的代谢节律

地球上的生命以循环的24小时环境周期为基础,这些周期被基因编码为活跃在所有哺乳动物器官中的分子钟。

2022-08-09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揭示内源性鞘磷脂影响果蝇昼夜节律及寿命

该研究指出,质膜鞘磷脂在调节果蝇昼夜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神经胶质细胞偶联调节突触谷氨酸稳态,膜脂的功能性区域特异性升高有利于昼夜节律调节和延长寿命。  

2022-08-01

Cancer Discov:前列腺癌或能拦截肿瘤细胞的昼夜节律来躲避激素疗法的攻击

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潜在解决策略,其并非为了抵御癌症而设计的药物,而是能调节细胞昼夜节律的一种特殊蛋白。

2022-06-30

仁济医院临床研究证实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心梗患者不良预后

熬夜或夜班轮班工作现象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其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并带来诸多健康问题。

2022-06-01

Immunity:储以微/刘荣花团队发现结直肠癌免疫逃逸新机制,并提出针对性氨基酸节律饮食

在机制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 LARS B 的核心基因 LARS2 主要定位在线粒体,负责线粒体基因翻译,包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

2022-06-14

Cell Host & Microbe: 高脂饮食促进代谢障碍的肠道微生物节律

为了提高益生菌给药的有效性,有可能同时考虑饮食规划和进餐时机。

2022-04-22

Nucleic Acids Research:研究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组,与动物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BMAL1 moonlighting as a gatekeeper for LINE1 repression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i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C

2022-03-18

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增加癌症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也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9年将夜班工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但夜班工作究竟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现在仍不清楚。此外,当代年轻人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加班、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主动或被动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常态。熬夜是否如夜班工作一样增加癌症风险?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22-03-15

Nucleic Acids Research:刘光慧/项鹏/曲静合作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昼夜节律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繁殖等生理活动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相协同,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节律紊乱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然而,核心节律机制如何调控灵长类的衰老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 N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