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研究发现性早熟致病基因MKRN3失活促进肺癌进展的机制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祥课题组发表的题为E3 Ligase MKRN3 Is a Tumor Suppressor Regulating PABPC1 Ubiquitin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
黄萎病菌群体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单位合作,解析黄萎病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以及群体基因组背景下黄萎病菌种群结构与分子演化机制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给出了系统的解决路径与方法,相关论文在线特约发表在国际知名权威期刊《植物病理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利用碱基编辑让致病性血红蛋白无害化,有望治疗镰状细胞病
2021年6月4日讯/生物谷BIOON/---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珠蛋白含有4个亚基(α2β2),每个亚基连接1个称为血红素的辅基分子。血红蛋白基因(HBB)的点突变导致异常血红蛋白的产生。已发现数百种异常血红蛋白,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引起疾病发生,最常见也最了解的疾病是镰状细胞病(SCD)。SCD是一种常见的致
Cell:揭示致病性的弗氏志贺菌让人自然杀伤细胞失活机制
2021年5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个大型的蛋白家族,成孔溶细胞素(pore-forming cytolysin)已知通过促使受感染的人类细胞自我毁灭来阻止细菌感染扩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大型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即Gasdermin B(GSDMB),似乎反而能杀死传染性细菌。然而,一
Nature:科学家发现克罗恩病致病机制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肠梗阻等肠道症状,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目前研究发现NOD2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引起微环境中活化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稳态失调,成为导致克罗恩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但是NOD2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日,来自美国纽
Science:揭示脓肿分枝杆菌的逐步致病性进化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几乎所有的分枝杆菌物种都是自由生活的环境腐生菌。少数种类,如结核分枝杆菌,已经进化到引起可传播的人类感染,并最终成为人类专性病原菌。最近,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的毒性克隆(virulent clones)的出现和全球传播,为研究分枝杆菌的致病性进化提供了
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致病的关键分子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杆菌是公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组多样性特征对其在宿主中持续感染的建立至关重要,使其能适应极端的胃内环境,导致人体长期感染并引起胃癌。然而,人们对幽门螺杆菌如何适应胃内环境的机制了解甚少。近期,大
研究发现致病分枝杆菌脂肪酸代谢的调控机制
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杨琛研究组完成的题为Mycobacterial fatty acid catabolism is repressed by FdmR to sustain lipogenesis and virul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致病性分枝杆菌主要利用转录调控蛋白FdmR调控其脂肪酸代谢,
科学家首次发现可降低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性的重要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和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敲除MGF-110-9L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对猪致病性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 Sinica)》上。该研究构建了非洲猪瘟病毒MGF-110-9L基因缺失毒株,当与野生毒株分别攻毒实验猪时,野
海水致病菌快速电化学传感分析与鉴别研究获进展
海水中致病菌的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危害和损失。海洋环境中多种致病菌的同时存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使其潜在威胁更加突出;部分致病菌也是耐药基因的主要储存库,在耐药基因的传播和进化中发挥作用。因此,亟须发展海水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鉴别和检测新方法。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秦伟及其团队,利用生物分子的高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