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分子伴侣调控无膜细胞器动态组装研究获进展

蛋白质的相分离在多种执行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无膜细胞器动态组装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疾病条件下,蛋白质相分离调控的紊乱会直接导致蛋白的液-固相转化和不可逆的蛋白致病聚集。该过程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学界缺乏关于蛋白相分离稳态在不同无膜细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调控的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刘聪

2020-12-01

组装纳米材料构筑无辅因子的氧化模拟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与施兴华、王会课题组,联合北京化工大学王振刚课题组、清华大学教授刘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组装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factor-free oxidase-mimetic nanomaterials from self-assembled histidine-rich peptides为题,在线发表在

2020-12-01

利用短肽分子多级组装模拟天然酶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分子组装的多级有序结构是生命体单元的本质特征之一,实现了能量转化、物质输运和信号传递等重要生物功能。精准调控生物分子组装条件,深入探究生物分子组装体结构与功能关系,有助于在分子层面认识生物活动的分子机制、指导功能生物材料的研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峻柏课题组在短肽分子可控组装

2020-11-22

研究完成海湾扇贝两个亚种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在扇贝育种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进展,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德教授课题组与合作单位成功完成海湾扇贝北部亚种和南部亚种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旗下开源期刊Scientific Data上。此前,王春德课题组已完成紫扇贝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两个亚种基因组的成功测序,为从分子水平解析海湾扇贝

2020-11-20

浙大叶恭银教授组纳米孔测序从头组装高质量麦蛾茧峰基因组

 2020年7月14日,浙江大学叶昕海博士、叶恭银教授、李飞教授和贝纳基因共同合作完成20ng超低起始量麦蛾茧峰基因组组装,这是首次使用低于100 ng的DNA完成全基因组组装。解决了个体小、样品稀有、只能获取少量DNA的物种的基因组组装的难题。贝纳基因开发的全基因组复制后基因组组装的流程,可以对ng级DNA的个体进行基因组组装。研究成果发表在预印

2020-11-19

纳米孔长读长测序完成蜂鸟高度连续基因组组装并提高异构体识别

 蜂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系统”,它具有惊人的糖氧化和脂肪分解能力,在进食状态下,它们能够利用外源糖,为能量消耗巨大的飞行提供燃料,然而当不再进食时,它们完全依靠内源性脂肪储备来为悬停飞行提供燃料,这些糖可以在30分钟内代谢。相比之下,人类需要大约2小时才能利用这些外源糖。超过52%的美国人受到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代谢疾病的影响,蜂鸟可以保持持续的高

2020-11-19

纳米孔PromethION测序+Shasta完成人类基因组端粒到着丝粒的高效从头组装

 Shasta是一个用于纳米孔测序数据的从头组装和矫正算法,由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和陈-扎克伯格倡议计划(CZI)联合开发。团队在2019年利用初代Shasta分析流程对纳米孔测序数据进行从头组装、矫正和Hi-C拼接Scaffold(图1),使用一台纳米孔PromethION测序设备在9天内完成了11个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发表在《N

2020-11-19

科学家首次揭示了细胞自我修复的分子机制!

2020年10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

2020-10-31

研究解析核糖体组装的动态过程

核糖体是所有生物用来合成蛋白质的分子机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体包括大亚基和小亚基,两个亚基都是由核糖体RNA和大量蛋白质构成的大型复合物。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组装是一个高度复杂、动态的过程,两个亚基在成熟过程中会结合大量的组装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体前体复合物。小亚基在成熟过程中形成两种主要的前体:位于细胞核仁区的早期前体和位于细胞质的晚期前体。最近研究

2020-09-21

细胞器基因组组装软件开发研究取得进展

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和质体(包括叶绿体、白色体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载体。在动植物和真菌的单个细胞内,有多个(甚至成千上万个)细胞器基因组单元的拷贝,使得利用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组装得到完整的细胞器基因组成为可能。随着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成本下降,低覆盖度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得以大规模产生,如何快速、准确地组装细胞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