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磷脂合成中产生的脂肪酸驱动吞噬泡的扩张
近日,德国科隆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的文章,发现在自噬过程中,磷脂合成中产生的局部脂肪酸驱动吞噬泡的扩张。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稳态过程,对细胞和机体的
住友制药新型阿扑吗啡舌下膜剂APL-130277在美进入审查,快速按需治疗各类OFF事件!
2019年1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住友制药美国子公司Sunovion Pharma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阿扑吗啡舌下膜剂(apomorphine sublingual film,APL-130277)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经历的运动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s,即
薄薄的金属膜可将CAR-T细胞高效递送到实体瘤中
2019年1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一种已经用于修复骨折、拉直牙齿和防止动脉阻塞的金属也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扩散,该怎么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块小而薄的装载有抗癌免疫细胞的金属网可在卵巢癌临床前模型中缩小肿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eLife:揭示被膜下淋巴窦巨噬细胞如何协助HIV-1在免疫器官中扩散
2019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逆转录病毒,HIV会破坏免疫细胞,抑制宿主抵抗日常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HIV-1感染期间,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会充当这种病毒的储存库,并成为治愈这种感染的障碍,但是这些细胞起初如何感染并保存HIV-1尚不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特定细菌释放的胞外囊泡结构或能降低HIV的扩散
2019年1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栖息在阴道中的特定细菌或会释放纳米级别的囊泡来保护机体有效抵御HIV的感染。图片来源:NIH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一类泡状的颗
Nature:科学家在单分子水平下成功理解细胞转运蛋白的工作机制
2019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就能一艘能够帮助乘客过河的船一样,转运蛋白(transporters)能运输物质跨越细胞膜,这一过程对于从细菌到人类等多种有机体细胞的健康功能至关重要,此前研究人员仅能通过与这些转运蛋白一起发挥作用的成百上千个转运蛋白的行为中推断出其功能,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
美国FDA批准Exservan(利鲁唑口腔膜剂),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2019年11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Aquestive Therapeutics是一家专业制药公司,致力于运用创新技术开发差异化产品为患者解决治疗挑战。该公司正在推进一条后期专利产品管线,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为侵入性的标准护理疗法提供替代方案。此外,该公司还与其他药企合作,利用其专有的、同类最佳的技术(如PharmFilm技术)将新分子推向市场。近日,该公司宣布,其开发的利
研究揭示蓝藻CO2浓缩机制中HCO3-转运蛋白BicA的结构与机理
11月11日,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ctive bicarbonate transporter from cyanobacteria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蓝藻CO2浓缩机制中SLC26家族HCO3-转运蛋白BicA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其跨膜转运HCO3-
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建立研究取得进展
大的疏水分子,如类胡萝卜素,不能通过自然运输系统有效地从细胞中排出。这些产物在细胞内积累,影响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阻碍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类胡萝卜素的产量。因此,大型疏水分子需要一种新型的人工运输系统,帮助其运输至胞外。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进行合作,在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
Science:我国科学家完成首个氯化钾共转运分子结构的解析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郭江涛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首次揭示了氯化钾共转运蛋白1(KCC1)的三维结构,这也是整个蛋白质家族中首次得到解析的蛋白结构。 氯化钾共转运蛋白1(KCC1)位于细胞膜上,通过转运带正电的钾离子(K +)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达到调节细胞体积与例子稳态平衡的目的。该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