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阻断铁转运有望阻止结核病产生
2020年4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生活在人细胞内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原体之一是结核分枝杆菌,即引起结核病的细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有150万人死于这种通常会影响肺部的疾病。对多种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兴起尤其令人担忧。换句话说,人们迫切需要治疗结核病的新药物。结核分枝杆菌需要铁才能生存包括包括病原体在内
Nature:在一种关键的结核菌ABC转运蛋白中发现可以转运亲水性分子的巨大内部口袋
2020年4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美国、瑞典、俄罗斯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被认为在结核病产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 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的奇特新特征:这种蛋白含有一个“巨大的”内部口袋,这种类型的口袋以前从未被发现过,它似乎能够将大量的其他分子转运到细菌细胞中。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
Antivir Res:冠状病毒膜融合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靶标
2020年4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鉴定出抗病毒治疗COVID-19的一个潜在的靶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6日在线发表在Antiviral Research期刊上,论文标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发现PBX1+蜕膜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胎儿发育
2020年4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怀孕早期,在胎盘的母胎界面(maternal-fetal interface)发现了许多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 cell, dNK细胞)。然而,人们对dNK细胞亚群的功能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郑州大学第一附
Cells:膜泡的研究为退行性疾病的创新治疗铺平了道路
2020年2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基因与细胞技术实验室的研究组长Marina Gomzikova于2013年开始研究细胞外微泡(ECMVs),当时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从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提取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ECMVs)被发现具有非常有前途的特性。ECMVs是被细胞质膜包围的微结构;由于它们的生物相容性、微型尺寸、安全性
线粒体膜融合研究方面获进展
2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课题组、胡俊杰课题组和美国科学院院士JodiNunnari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trimeric assembly of the mitochondrial dynamin-like GTPase Mgm1”。该研究解析
Nature Communications:微流控设备捕获脑肿瘤脱落的细胞外囊泡
精确的癌症治疗依靠获得有关肿瘤的分子信息来指导有效的治疗决策。由于脑肿瘤的针头活检是侵入性的且困难的,因此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发了捕获脑肿瘤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的微技术。囊泡携带突变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样品,引起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希望对其进行分析以优化治疗方法。尽管它们携带大量信息,但来自肿瘤的电动汽车是非常小的颗粒,由脂质制成,并且相对罕见。因此
揭示细胞自噬体膜产生新机制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的细胞不断进行春季大扫除:细胞自己的回收系统,即所谓的自噬,将细胞废物填满垃圾袋,将它们运送到回收站(即溶酶体),使得分解的物质再次可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和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式生物酵母中证实称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垃圾袋的膜是在垃圾周围的地
Blood:红细胞微泡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也有报道称RBC-MVs通过固有途径启动凝血。为了阐明RBC-MVs诱导的凝血激活机制,研究人员在缓冲系统中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
Nature:揭示疟原虫通过糖转运蛋白PfHT1摄取葡萄糖机制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阐明了疟原虫糖转运蛋白PfHT1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