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环境对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

近日,UTHealth休斯敦分校的医学博士Susan E. Pacheco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的文章强调了气候变化将对儿科健康产生的严峻影响。

2020-01-29

Blood:红细胞泡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也有报道称RBC-MVs通过固有途径启动凝血。为了阐明RBC-MVs诱导的凝血激活机制,研究人员在缓冲系统中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

2020-02-05

Science:我们应当重视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过去的二十年来,基因组学的发展改变了健康科学,从而为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风险因素提供了大量新的见解。,然而,基因组学研究也反映了“遗传决定论”的局限性,即遗传因素仅占总疾病发生风险的一小部分。 近日,《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认为,需要采取类似的大规模措施,以通过“暴露组学(exposome)”(即我们受环境中污染物的累积影响)来确保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0-01-25

日本产学研合作实现近太空环境下繁殖植物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企业麒麟控股近日宣布其成功在接近太空的环境下实现植物繁殖。麒麟控股通过自主研发的培养技术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竹中工务店、千叶大学和东京理科大学的合作来共同推进研究。今后将继续研发可以在太空稳定供应食物的“月球农场”。实验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中心,作为产学合作推进研究的“宇宙探查创新枢纽”构想

2020-01-14

国内流控技术:IVD产业最早迎收获期

  微流控技术的诞生,是研发人员对自动化以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预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沿着从大到小的途径发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导体材料将实验用的机械系统微型化,从而造就了世界上首个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

2020-01-15

研究揭示石山叶猴适应喀斯特环境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与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比较基因组、种群基因组及其细胞学功能实验,揭示了乌叶猴属中的石山叶猴种组物种适应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遗传机制,发现石山叶猴的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具有有效减少钙离子内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石山叶猴物种在高钙环境中的正常生活。该研究基于对乌叶猴属9个物种23个个体全基因组

2020-01-11

Nat Cell Biol:创新性方法或能帮助研究干细胞环境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新型疗法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下揭示骨髓的三维组织架构,由于骨髓中含有负责机体终生血液产生的造血干细胞,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多种血液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图片来

2020-01-07

Science子刊:揭示GCN2抑制肿瘤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9年12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髓样抑制细胞(MDSC)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功能。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种环境传感蛋白,可根据营养供应情况控制转录和翻译。虽然GCN2是免疫肿瘤学中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但是它在形成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19-12-25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方法预测蛋白质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在所有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它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设计人工细胞的基础至关重要。近日,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质设计与免疫工程实验室(LPDI)与USI信息学院计算科学研究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机器学习驱动技术,用于预测蛋白

2020-01-13

茶叶也能“寻根”:Fluidigm流控技术助力乌龙茶种质鉴定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研究小组在Tree Genetics & Genomes发表最新论文《Genetic diversity of oolong tea (Camellia sinensis) germplasms based on the nanofluidic array of single-nucleotide pol

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