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科学家提出多区协同类控制架构

机器人精细操作是完成高精度任务的必要条件,作为主要反馈源的显微视觉具有窄视野、小景深、平面成像等特点,导致小空间内的观测状态不能直接反映操作空间位姿,这种“所见非所得”给复杂场景下的机器人精细操控提出了挑战。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

2021-10-23

全球首个软骨发育不全症药物!美国FDA批准C型利钠肽类似物Voxzogo(伏索利肽):可解决疾病根本病因!

Voxzogo(vosoritide,伏索利肽)可治疗疾病的根本病因,代表着一个重大医学突破。

2021-11-20

水生植物泽泻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泽泻科(Alismataceae)为古老的单子叶水生植物类群,包含17个属约100个物种。该科植物在世界广泛分布,因其复杂的进化历史、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植物进化生物学家及生态学家的关注。然而,由于该科植物形态复杂多变以及先前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和样本采集的局限性,该科属间及属内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进化历史等未能得到

2021-11-05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软体动物体轴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冠轮动物发育演化新认知:BMP2/4-Chordin调控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发表于生物学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背腹轴发育是动物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基础问题。背腹体轴的建立为后续器官的发育提

2021-11-10

武田行使选择权:开发渗透颗粒体蛋白替代疗法DNL593!

DNL593是一种脑渗透颗粒体蛋白前体替代疗法,通过静脉给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2021-11-18

《Science》子刊:首次发现失眠是致命性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81%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16%的人几乎每天熬夜“爆肝”。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面对日常的生活压力或精神压力,到了晚上要么睡不着,要么舍不得睡觉。另一方面,全世界超过3%的成年人患有未破裂的脑血管畸形,称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大多数终生不异变,大约2.5%的颅内动脉瘤会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

2021-11-13

Developmental Cell: 亮氨酸衍生的脂肪酸使mTOR得以发育

了解营养敏感信号通路如何调节发育和衰老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本文中,Zhu和他的同事(2021年)发现了一种特定的单甲基化支链脂肪酸,它可以覆盖营养剥夺信号并激活线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mTORC1。

2021-11-03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蚕丝蛋白颅内植入式可降解微针贴片

  围绕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重大脑疾病临床治疗中对颅内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我国科学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基于蚕丝蛋白的异质、异构、可降解微针贴片,相关成果于近日以题为“Silk Microneedle Patch Capable of On-Demand Multidrug Delivery to the Brain for Gliob

2021-11-16

科学家揭示胎儿骨髓血液和免疫细胞发育过程

在出生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骨髓的造血功能维持着血液和免疫细胞的生成。在受孕11-12周后人类骨髓首次出现造血现象,但对于胎儿骨髓如何进化以满足新生儿特异性生长发育需求几乎一无所知。近期,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产前人类胎儿骨髓中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如何发育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许多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类型产生于发育中的骨髓,包括阻止

2021-10-24

研究发现胚期给养精氨酸促进鸡胚肠道发育的新途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单胃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胚期给养精氨酸促进鸡胚肠道发育的新途径,为超早期营养调控家禽的肠道发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营养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据团队首席武书庚研究员介绍,微生物的快速定植是肠道免疫程序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的重要驱动因素。事实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