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膜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Nat Commun:首次开发出用于研究细菌生物被膜的集成电路技术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技术,该技术基于电脑和通信设备,其可以用于研究细菌间的信号通路网络;而且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补金氧半导体(CMOS)的芯片,其可以对细菌间的信号分子进行空间实时的电化学成像。
乱用保鲜膜会让食物变毒物
盖上保鲜膜,就能锁住美味。如今,人们对保鲜膜的依赖越来越强,蔬菜、水果、剩菜剩饭,只要盖上它,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但近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保鲜膜对不同蔬果产生不同影响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西红柿、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
有些食物不适合保鲜膜
盖上保鲜膜,就能锁住美味。如今,人们对保鲜膜的依赖越来越强,蔬菜、水果、剩菜剩饭,只要盖上它,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但近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西红柿、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透析膜生物反应器市场 《MBR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京发
日前,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三届理事大会暨《MBR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来自科技部、环保部的主管部门领导以及22家联盟成员单位,包括碧水源、国环清华、海南立升、江
Cell Rep:揭示细菌运动的进化模式或可帮助开发新型的抗生物被膜疗法
2013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度丛动的致病菌的进化就好像是恐怖电影的情节一样,实际上,这种细菌在实验室中也可以不断进化,当这些致病菌发生丛动时,其会携带有多种抖动的鞭毛,尤其是在较为粘性的表面上运动时其致病性表现地更为恐怖,其就会形成难以对付的细菌生物被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