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
此项研究发现ATXN2和ATXN2L在细胞内发生相分离,且其相分离随昼夜节律振荡,阐释了其相分离形成的液滴随节律振荡并依序招募和富集一系列RNA相关的生物过程,并在振荡高峰期募集核糖体和特异RNA,
《免疫学》:发现肿瘤囚禁免疫细胞的窝点!华人科学家发现,瘤内缺氧区域吸引和封闭免疫细胞,并进行免疫抑制重编程
Hongyan Zou等人揭示,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缺氧区域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布状态和免疫抑制的主要驱动因素。
Clin Transl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双重的炎性小体抑制剂 有望作为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抗炎性药物
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双重的炎性小体抑制剂,其或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炎性药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与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针对炎性小体的新型疗法。
The Lancet:药物罗特西普或能提高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患者机体血红蛋白的水平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来自莱比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一项大型的临床试验发现,相比标准化的疗法而言,药物罗特西普(luspatercept)能提高MDS患者机体的血红蛋白水平并能帮助其避免输血。
科学家首次在人体内发现超级杀伤性T细胞,能同时识别多个不同的肿瘤相关抗原,全方位抗癌
这一发现对于癌症的免疫治疗是重要的,它不仅有望用于预测哪些患者在治疗后能获得长期缓解,还有可能改变免疫细胞疗法的发展方向。
Nature:B细胞亚群中特定的基因表达或会抑制机体的抗肿瘤T细胞激活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B细胞在抵御癌症上所扮演的关键作用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而研究,文章中,他们识别出了B细胞激活的一个关键检查点,以及如何绕过这一检查点来释放T细胞的潜力。
《胃肠病学》:PPI抑制剂,与痴呆风险无关!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解答争议问题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抑制酸的分泌,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并且通常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少。
Nat Neurosci:揭示突触后突触核蛋白介导内源性大麻素的释放
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是一类神经递质(身体自然产生的化学信使),可将特定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类神经递质被认为支持几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睡眠、情绪和食欲。
Nature子刊:甘海云团队揭示亲代组蛋白遗传受损促进肿瘤进展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肿瘤的耐药性和缓解后复发是导致肿瘤难治的重要原因。既往研究发现,治疗前肿瘤和治疗后复发的肿瘤在基因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然而,这些复发肿瘤的表型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PLoS Biol:新研究发现蛋白DYRK1A促进高度致病性人类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Madison Strine和Craig Wilen及其同事们发现SARS-CoV-2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组织取决于一个调节一种关键病毒受体产生的宿主基因的活性。这一发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