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通过CBR3-AS1 /miR-409-3p/SOD1轴的氧化还原和DNA修复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放射敏感性
长非编码RNA CBR3-AS1在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CBR3-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紫杉醇脂质体在晚期肺癌的免疫联合化疗中表现突出
近些年全球肿瘤治疗有了很大突破,尤其是在肺癌领域。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介入,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癌患者仍然占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大多数,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患者从免疫治疗中的生存获益有限。
小细胞肺癌究竟为何如此凶残?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增殖速度快并且预后极差,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5%-30%,而晚期患者则不到1%[1]。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一线化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带来的效果很有限[2]。究其原因,还是科学家们对SCLC异质性特征及其背后涉及的分子通路了解的不多。想要知道的更多?那自然是像我们看图片
肺癌重磅!Opdivo+化疗新辅助(术前)免疫治疗早期肺癌3期临床成功: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EFS)!
CheckMate-816代表了第一个随机3期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可切除NSCLC患者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病理学完全缓解(pCR)。
内皮细胞miR-22的抑制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
在内皮细胞(ECs)中表达的microrna (mirna)是强大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
安进Lumykras(sotorasib)在欧盟即将获批:治疗KRAS G12C突变肺癌疗效强劲!
Lumakras/Lumykras是经过近40年研究后批准的第一个KRAS靶向疗法,在中国被授予了“突破性治疗药物”。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指纹的新冠肺炎无创快速筛查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在世界多地仍在持续,COVID-19的快速筛查对于遏制其大流行、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核酸检测在检测时间和灵敏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核酸假阴性条件下解除隔离的漏检风险。目前在重要公共场所只是采取防疫码和体温监测策略,这对于处于潜伏期的或无症状的患者的排查存在极大的挑战。因此完全依靠核酸检测仍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揭示克服肺癌EGFR靶向治疗耐药新机制
肺癌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其EGFR-TKI靶向治疗效果显着,是精准医学的典范。然而,无论是第一、二代,还是第三代新型药物,初治显效后均几乎不可避免出现耐药,极大限制了该类药物最终临床疗效的发挥,是临床治疗的严峻挑战。目前发现的耐药机制,解释了部分遗传学耐药原因,但涉及层面有限,其他维度的机制还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对第三代抑制剂耐药机
CheckMate-816 III期数据公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
纳武利尤单抗是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独特地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帮助机体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通过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的特性,使纳武利尤单抗已成为多瘤肿的重要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