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学》:胆固醇,能给抗肿瘤免疫“加油”!最新研究发现,“胆固醇动员”是经典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激活抗癌免疫应答的基础
研究者们也在实验中证实了AXL抑制剂(bemcentinib)的抑癌效果,而且有些意外的是,对AXL抑制剂抑癌作用影响更大的竟然是CD4+T细胞,但CD8+T细胞也同样不可或缺。
J Nanobiotechnology:双重伪装纳米颗粒可增强肿瘤光热免疫治疗
RAW264.7细胞作为沙门氏菌的载体,提供针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保护,并促进沙门氏菌靶向递送到肿瘤核心。
Front Med:特殊的肿瘤抑制家族分子或能抑制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过程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NG5过表达上调的TIE1或能磷酸化修饰PDK1Y163,这对于抑制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过程和侵袭性至关重要。
Cancer Immunol Res: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新希望!PIM抑制剂助力免疫疗法突破
通过抑制PIM1激酶,研究人员就能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从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这种协同作用不仅减少了肿瘤的生长,还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特定肠菌可激活肠道树突状细胞,远程奔赴肿瘤部位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Akk菌虽说也能促进DCs向效应表型分化再去激活T细胞,但它的激活路径非常单一,只能诱导IRF8表达,相比之下YB328的手段就丰富多了。
Nature子刊:肿瘤内注射三联mRNA-LNP疗法,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
该研究开发了脂质纳米颗粒(LNP),用于递送核苷修饰的mRNA编码的IL-21、 IL-7和4-1BBL,从而构建了一种三联LNP疗法。
中国肺癌患者一线治疗新思考:IMpower151试验重塑认知
IMpower151试验未能达到其主要研究终点,即未能在整体人群中显示出该联合方案相比对照组(贝伐珠单抗+化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显著改善。
研究发现,激活T细胞可通过对巨噬细胞“再教育”,破解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研究发现,激活状态的T细胞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的转录表达,使其无法合成关键的促癌炎性脂质介质——前列腺素D2,由此实现对免疫抑制性巨噬细的“再教育”,改善免疫治疗效果。
STM:“免疫抑制剂”增敏免疫治疗?!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低剂量甲氨蝶呤有双重作用机制,激活cGAS-STING通路助力免疫应答
本次研究首先证实,MTX与雷替曲塞(RTD)等抗叶酸类药物均可竞争性结合并抑制ENPP1,且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但仅有MTX处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时,可有效抑制ENPP1活性。
Immunity:张翔团队揭示三阴性乳腺癌耐药新机制——肿瘤来源的花生四烯酸重编程中性粒细胞促进免疫抑制和治疗耐药
这项研究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其中携带的花生四烯酸重编程中性粒细胞,从而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抑制和治疗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