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发现降解尿酸的肠菌!科学家发现肠菌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尿酸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鉴定出关键微生物和编码基因
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此前未被重视的影响尿酸循环水平的因素——肠道微生物,及相应的关键基因。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答有氧和厌氧嘌呤消耗途径对嘌呤和肠道微生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健康状况的影响。
《自然》子刊:百岁老人寿命长,肠道病毒帮大忙!MIT/哈佛团队发现,百岁老人肠道中病毒多样性丰富,可调节肠菌代谢,或能预防感染
他们研究了百岁老人、老年人(60-100岁)、年轻人(18-60岁)和婴幼儿(1岁以内)的肠道病毒组数据,发现与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更加多样化。而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的生活方式似
Nature:揭示肠道微生物改变的饮食模式刺激机体免疫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这一过程,指出了食物和健康之间的一个关键中介,即组成机体微生物组的倡导菌群或与人类共生的微生物群落。
Nat Med:首个临床试验表明粪便菌群移植有望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在世界上首项临床试验中,来自加拿大劳森健康研究所(LHSC)、蒙特利尔大学中心医院(CHUM)和犹太总医院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源自健康供者的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
Cell子刊:阴道菌群移植可改善剖宫产婴儿的神经发育
结果表明,剖宫产阴道菌群种植组婴儿3-6月龄的神经发育总分显著高于剖宫产对照组,且阴道菌群种植可以促进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成熟,使其显著更接近顺产婴儿,表现为增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降低
PNAS:中科院陈春英课题组揭示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发酵成短链脂肪酸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Chen Chunying)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将外源性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作为碳源发酵成短链脂肪
Nature Aging:汪洌/梁晗/吴船团队阐明甲基化修饰对肠道ILC3在免疫衰老中的调控作用
该研究强调了Cxxc1维持的H3K4me3对衰老过程中先天性淋巴细胞稳态和功能的影响,并表明靶向肠道ILC3s可能为增强肠道老龄化过程中ILC3s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维持黏膜组织稳态作用提供新策略,从
PNAS:陈春英团队发现肠道菌群新功能,可将工程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该研究基于建立的创新分析方法,首次明确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证实了肠道微生物能够利用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作为碳源生成内源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