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揭示亚洲人特异性的IgG1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变异体对结直肠癌有抵御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申占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刘万里课题组合作攻关,在IgG1记忆性B淋巴细胞调控结直肠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2-04-11

6个健康步骤或能帮助人群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发生

肠癌或许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但我们能采取一些方法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癌症发生的原因,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将会有106,180例结肠癌病例以及44,850例直肠癌病例,同时将会有52,580患者因结直肠癌而死亡。

2022-03-15

AJP-GLP:中草药中的大黄素可预防小鼠的结肠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中草药中的活性化合物,大黄素(emodin)可以预防小鼠的结肠癌。他们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大黄素能够减少促瘤性巨噬细胞(一类能够促进肿瘤发生的免疫细胞)的数量。

2022-03-14

年轻肠癌患者意外圆梦当「宝妈」, 医患执着共同创造生命奇迹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肿瘤治疗不仅仅只为了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2022-03-11

Molecular Cancer: LncRNA MIR100HG与hnRNPA2B1相互作用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与肿瘤转移和耐药相关的过程,其中非编码RNA(NcRNAs)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者先前的研究表明,miR-100和miR-125b嵌入ncRNA宿主基因MIR100HG的第三内含子,在结直肠癌(CRC)中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具有耐药性。然而,MIR100HG转录本本身是否在西妥昔单抗耐药或EMT中起作用尚不清楚。

2022-03-25

Nature子刊:浙大团队揭示肠道细菌调控表观转录组修饰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机制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全世界发病人数第三、死亡人数第二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我国同样不容乐观。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仍然不理想,我们需要对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测序等研究手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肠道菌群能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并揭示了多种微环境细菌能够参与结直肠癌

2022-03-15

 天然产物靶向肿瘤坏死因子抑制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是男性和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结直肠癌的病理生理学非常复杂,其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2022-03-15

JNCI Cancer Spectrum:20岁开始,多胖一年,多一年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胖得越久,风险越高!

  众所周知,肥胖,乃万病之源。早在几十年前,肥胖或超重就已被确定为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各种重大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

2022-03-24

Nature:发现潜在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新型药物组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系统性的药物测试和遗传学分析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型资源,发现了潜在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新型药物组合,以供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分析突出了多种药物组合,它们可能是某些类型难治性癌症的有效疗法。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