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IL-11有助于药物诱导的肝脏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
2021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和英国的研究人员证实人类信号蛋白白细胞介素11(IL-11)对人类肝脏细胞有破坏作用,这推翻了之前的假设,即它可以帮助因扑热息痛(paracetamol)中毒而受损的肝脏。这一发现表明,阻断IL-11信号传导可能具有修复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6月9日的Science Tr
EJCN:超重或肥胖会恶化酒精对人群肝脏疾病的有害影响
2021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持续的肥胖和人群酒精消费的趋势,如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和酒精性脂肪肝(ALD,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发病率预计将会不断增长。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mall:提出构建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新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徐宏研究团队在新型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设计构建及用于单反应多指标生物检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through the Structure-Fluorescence Combinational Strategy: A Flexibl
东北地理所成功研发“中科豆芯”系列大豆液相育种芯片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原因,导致我国大豆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豆育种技术的落后也制约了我国大豆的生产效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研发了大豆育种加速技术、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大豆芯片研发周期长、使用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在实际育种中使用的
Hepatology:机体血糖控制或与肝脏疾病进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2021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相对于糖尿病状况而言,血糖控制是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有关,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而且目前也并没有已经被批准的药物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但长期控制血糖或许会帮助降低肝脏疤痕和疾病进展的风险。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epatolog
PNAS:揭秘丙肝病毒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并诱发慢性肝脏感染的分子机制
2021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丙肝病毒(HCV,Hepatitis C virus)会导 -致肝脏发生慢性感染,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肝脏损伤和肝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丙肝病毒逃避宿主机体免疫监视并诱发肝脏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题为“Hepatitis C virus modulates signal pep
研究揭示肝脏miR-378调控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及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应浩研究组在Theranostic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Hepatic miR-378 modulates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by regulating hepatic bile acid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并申请了两项专利。该研究揭示出肝脏miR-378调
Mol Sys Biol:科学家成功调节肝脏中有害脂肪物质的水平 有望实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2021年4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挪威人都携带有脂肪肝突变,而这种突变并不是由酗酒所引起,这种疾病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同时其也是西方国家人群中最常见的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特征就是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在某些人群中,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会导
Biomicrofluidics:肺器官微芯片模型帮助研究免疫反应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数据,呼吸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COVID-19大流行格外凸显了这一事实。尽管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但仍有超过70%的病毒感染并无症状。
Cancer Cell:肠道菌群如何导致结直肠癌向肝脏的转移?
癌症的恶化与转移(Metastasis)会受到一种名为“促转移龛(premetastatic niche)”结构的形成而加速发生,而后者主要由原发部位肿瘤相关因子的刺激形成。此前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往往会向肝脏转移。在最近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意大利Humanitas研究医院的Maria Rescigno教授等人发现肝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