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 Med: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通过miR-486-5p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从而保护梗死心脏的心功能
研究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L-xL抑制清除
糖尿病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据了解,减轻以新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已改变了护理标准。关于区分生理性血管和病理性血管的分子标记知之甚少,这导致了治疗的脱靶效应。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Przemyslaw Sapieha、Pamela R. Tsuruda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
研究建立基于人内胚层干细胞的规模化肝向分化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程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成冉、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陈洛南和上海长征医院教授殷浩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 vs 2019对比
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导撰写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在中华肿瘤杂志正式发表。相较于2019版,最新版共识重点更新了以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方案(A+T模式)首次作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选择;联合TKI方案用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
Nature:肝内免疫细胞分布影响机体免疫状态
肝脏由许多六边形的肝小叶构成,组织学上用E-钙粘着蛋白划定其区域。由于单向血流,肝脏中存在氧气、营养素和激素的梯度,而一些关键酶(如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区间分布也提高了代谢效率。研究表明,肝脏枯否细胞富集于门脉系统附近。那么,肝脏的免疫系统是否也存在这种区间分布呢?这种分布方式是否对机体免疫系统存在影响呢?2020年11月25日《Nature》杂志
EMBO Bio Med: 抗血管生成疗法导致肾癌恶化
血管生成是肿瘤创造新血管的过程,新血管将为其提供营养以继续生长,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特异性阻断该过程。这种疗法通常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可减少肿瘤的生长。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这些疗法增加了肿瘤的浸润性,并促进了更具侵略性的行为,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动物模型研究试图揭示这种差异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但许多问题仍不清楚。
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肿瘤组织中的一种全新的长非编码RNA(lncRNA F63)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2基因,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通过实验动物小鼠肝癌模型的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及
Lynparza(利普卓)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cediranib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III期临床失败!
2020年03月13日/生物谷BIOON/---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合作伙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联合宣布了Lynparza(中文品牌名:利普卓,通用名:olaparib,奥拉帕利片剂)治疗复发性铂敏感卵巢癌III期GYOO4试验的高水平结果。这项研究主要考察了在Lynparza中添加cediranib相对于铂类化疗对铂敏
高精度全脑血管图谱揭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脑内血管损伤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缺乏能够有效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的药物及干预手段,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AD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胆碱能缺损、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多种假说,然而针对这些假说研发的单一作用机制的药物尚未取得理想的临床
miRagen临床一期结果显示旗下产品可能对新血管生成有积极效果
miRagen是一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生物医药企业, 主要研究方向是RNA靶点疗法。今天该公司公布了旗下产品microRNA-92抑制剂MRG-110的临床一期数据,该产品的主要目标疗效是增加血管生成,增加了新血管生成的灌注和组织学标记,以及降低了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这已被证明与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有关。 MRG-110的两个临床一期研究正在进行,主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