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占美国新增确诊病例的83%以上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瓦伦斯基22日表示,美国7天平均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此前一周相比上升了53%。“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确诊病例的83%以上。她警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病例继续上升,美国一些医院已经达到了极限。美国疾控中心主任 瓦伦斯基:“德尔塔”变异毒株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在美国传播的病毒相比,目前(“德尔塔”变异毒株)已占
Gut: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确定了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否会降低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利用小鼠模型,作者评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基于疫苗的免疫疗法在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肿瘤体积方面是否有效。在人类中,作者评估了幽门螺杆菌血清阳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阻断治疗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作者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胃微生物区系影
德尔塔毒株全球蔓延 疫苗接种愈发紧迫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在全球蔓延,导致部分国家出现新一波疫情。这再次凸显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国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同时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处于冬季的澳大利亚正在经受新一波新冠疫情袭击,多个大城市因出现本地感染病例而纷纷封城,而传染性强的德尔塔毒株正是澳多地出现新一波疫情的罪魁祸首。由于传染性强,这一毒株给疫情追踪和防控带来很大困难。昆士
Cell 重磅揭示大肠杆菌染色体折叠模式及影响因素
染色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结构基础,与多种细胞过程息息相关,如基因表达、DNA 修复和染色体分离,其正确折叠至关重要。所有细胞都须将自身的基因组通过折叠压缩在一个小体积空间当中。与真核细胞不同,细菌细胞没有核膜,并且不会将其染色体 DNA 包装成类似于核小体的重复结构单元。然而,它们仍然折叠并集中它们的染色体物质,形成一个动态的、有组织的 DNA 网络,称为
欧洲疾控中心:德尔塔毒株将在8月成为欧洲流行的主要毒株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3日发布的最新风险评估说,最初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预计将于8月成为欧洲流行的主要毒株,必须加速接种新冠疫苗。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基于现有证据,德尔塔毒株比阿尔法毒株(英国首先报告的B.1.1.7变异病毒)的传播力高40%至60%,预计到8月初,欧盟、欧洲经济区约70%的新增
研究发现冷泉拟杆菌通过降解藻类多糖促进深海营养和碳循环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Maribellus comscasis sp. nov., a novel deep-sea Bacteroidetes bacterium, possessing a prominent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cellulose的研究论文,报道
钟南山谈变异毒株:建立免疫屏障迫在眉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疫情是我国首次应对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变异德尔塔毒株带来的社区传播,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其他地区也需要提前做好防范。从这次疫情看,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染性强等特点,建立免疫屏障迫在眉睫。广州抗击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绩钟南山表示,从6月19日开始到6月24日,广州已连续6天无新增境内感染者,本轮疫情广州全市
同济大学:核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Cell:双歧杆菌让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免疫系统健康发育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哮喘和自身免疫疾病,可以追溯到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发生的事件。到目前为止,免疫系统发育背后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Evolve Biosystems公司、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内华达大学林肯分校和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研究人员发
Cancer Discov:红肉摄入或会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发生DNA损伤相关的遗传突变
2021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研究人员发现多种风险因素与结直肠癌(CRC)发生有关,然而其在患者肿瘤发生中的直接诱变效应却并未阐明。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题为“Discovery and features of an alkylating signature in colorectal 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