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寿命延长82%,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过程
该研究显示,通过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的过程,在酵母细胞内设计了一个合成基因振荡器,与正常衰老的酵母细胞相比,寿命延长了82%,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会促成合成基因回路的设计,从而促进更复杂的生物体
Nature子刊:林爱福团队揭示LncRNA通过重编程铁代谢调控肿瘤进程
该研究发现,铁动态响应的 lncRNA LncRIM通过与Hippo通路上游节点分子NF2互作,抑制LATS1激酶活性,继而促进YAP下游铁代谢调控重要靶基因DMT1和TFR1表达,并通过放大LncR
NSR:金帆团队开发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用于实体瘤治疗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设计,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疗过程中,该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红外光的辐照程序精确的控制,即:在弱定殖、定殖以及裂解释药三种表型切换,
Molecular Cancer: 科学家们揭示了CDK9i诱导表观遗传格局的重新编程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家族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如CDK1/2/4/6)和RNA转录(如CDK7/8/9/11)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Nano Letters:阐述罗汉松脂介导的脂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递药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教授与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汉清研究员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题为“Matairesinol Nanoparticles
Science子刊:揭示ILC2在暴露于丙型疱疹病毒之后的功能重编程可预防过敏性哮喘发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发现ILC2在暴露于丙型疱疹病毒之后的功能重编程使我们的身体对暴露于某些呼吸道过敏原有不同的反应
我国科学家揭示青春期启动的发育编程机制
下丘脑位于丘脑沟以下,形成第三脑室下部的侧壁和底部。重量仅4g,占全脑的0.3%左右,它是植物神经的皮质下最高中枢,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重要联系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激发处。
Circulation:细胞重编程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后所造成的机体心脏纤维化
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帮助修复遭受慢性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损伤。
Chem:上海交大肖泽宇/张健团队开发DNA“模块化”可编程策略,构筑双价配体实现对受体激活的精细调控
研究团队探讨了此最优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并实验证实了此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复旦团队首次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成脊髓类器官,并修复脊髓损伤
邵志成团队开发了可将人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类器官的方法,证明了移植后的脊髓类器官可拥有脊髓细胞特性,并能够与宿主神经元相整合,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