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rohns Colitis: 屏障保护或细菌精准靶向是IBD治疗有效方法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很复杂,其中宿主遗传学、肠道微生物组、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过度激活加快了疾病的发展。IBD患者在疾病发作或症状发作前肠道通透性升高,粘膜相关细菌数量增加,微生物群组成改变。
Science:揭示病毒能够重新感染人体并逃避抗体反应的新机制
尽管人类有能力产生一系列针对病毒的抗体,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产生的抗体会反复靶向相同的病毒区域。
Nature:新研究从结构上揭示为何志贺氏菌可以感染人类而不能感染小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志贺氏菌(shigella)为何可以感染人类,但不能感染小鼠。他们的发现可能解释了我们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武器的多样性。
Nature子刊:王艇等发现尿路感染可通过修改基因组记住感染史
这项在小鼠上进行的研究显示,尿路感染(UTI)或能导致对宿主基因组的持续修改,形成影响今后尿路感染能否清除的免疫记忆,这些发现或对尿路感染的复发提供新见解,并有望推进预防感染的尝试。
NSR:金帆团队开发近红外光编程细菌,用于实体瘤治疗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设计,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疗过程中,该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红外光的辐照程序精确的控制,即:在弱定殖、定殖以及裂解释药三种表型切换,
聂广军/赵潇团队通过磁场时空操纵细菌,实现肿瘤精准免疫治疗
该研究构建了基于细菌的交变磁场操纵的微型生物机器人AMF-Bac原型,该原型由主动导航、信号解码、信号反馈、信号处理和信号输出五个模块组成。在靶向原位结肠肿瘤后,修饰细菌上的Fe3O4纳米颗粒使AMF
Science子刊:世界上首个能抵御致死性细菌感染的mRNA疫苗问世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首个基于mRNA的疫苗,其或能100%有效抵御一种对人类致死的细菌。
PNAS: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或许是机体抵御沙门氏菌感染免疫力的关键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了机体记忆T细胞被招募到肝脏中的分子机制,记忆T细胞对于诱导机体产生强大免疫反应的疫苗非常重要。
Nature:阐明人类mRNA解码机制,为癌症、感染新药研发打开新大门
这项在 Nature 发表的研究表明,与细菌核糖体相比,人类核糖体的解码mRNA密码子的速度更慢,但准确性更高。这些发现揭示了核糖体解码所涉及的分子事件的时空协调,以及临床相关小分子药物靶向人类蛋白质
乔治·丘奇团队创造出不会被任何病毒感染的细菌,让合成生物学和转基因更安全
剑桥大学团队所使用的的方法是对大肠杆菌基因组进行重组,使其从61组密码子中编码维持生命所需的全部蛋白质,而不是自然状态下的64组密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