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abol:科学家揭示己糖激酶2在调节大脑小胶质细胞活性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在机体小胶质细胞活性发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Nature:揭示小胶质细胞有助于保护大脑健康和认知能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称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有助于维持髓鞘的健康,这对于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发挥最佳功能非常重要。
全球首个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物「莫博赛替尼」在华获批!
莫博赛替尼获得CDE突破性疗法认定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通过全球同步开发、同步递交加速惠及中国患者。
《癌细胞》:科学家分析了近130万个细胞,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极端的免疫多样性!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以上,不仅存在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而且还具有复杂的组织学亚型和明显的突变特征[1]。
《神经元》:厦门大学团队破解小胶质细胞感知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之谜!
此项工作首次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Piezo1介导了小胶质细胞对Aβ纤维硬度的机械反应。靶向激活Piezo1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纤维的吞噬作用,进而缓解AD进程。
《自然·癌症》:找到激活巨噬细胞的关键了!联合放疗或可有效对抗小细胞肺癌
作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手段,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由于其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然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放疗,极少能根除肿瘤;由于其具有局部作用的特点,也难以抑制已转移的肿
Nature子刊:周子健/陈小元/郭伟圣团队实现T细胞免疫活性的在体可视化调控
虽然免疫治疗策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免疫治疗在临床肿瘤患者中的综合响应率仍然较低(不足3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CSEV)发布国内首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团体标准
2021年1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布了一系列干细胞的团体标准(T/CSCB 0003-2021),为干细胞来源sEVs团体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前期基础。
机器学习评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
既往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高密度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预后更好的生物标志物,并与免疫治疗缓解反应相关[1]。
科学家发现促癌蛋白会形成“保护泡”,防止癌细胞基因组崩溃
,当细胞的转录或复制过程发生应激反应时,由癌基因myc编码的MYC蛋白不再行使其转录因子的“职责”,而是在癌细胞中形成中空球状结构来保护癌细胞DNA双链。研究者们表示,如果能想办法破坏MYC多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