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内吞运输在造血干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谱系分化潜能,拥有广阔的再生医学应用前景。Notch信号调控了生血内皮细胞的特化,因而通过时空特异性调控Notch信号可促进内皮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转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发现,内吞运输调控因子Rab5c通过调控EEA1阳性内体和Appl1阳性内体的内吞运输,分别介导了
研究实现肿瘤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分子识别
细胞外囊泡(EV)可以说是癌症诊断中的新生力量。细胞外囊泡属于膜结合的颗粒,在体内由各种细胞均可分泌,并参与细胞间通讯。分析EV中的生物标志物很有价值,因为EV中包含大量关于其组织来源的信息。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tdEV)可用于肿瘤诊疗的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液体,在与tdEVs(30 nm-1μm)相同
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U
2021年终盘点:细胞外囊泡重磅级研究成果解读
时光匆匆,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2年,2021年细胞外囊泡相关发表了很多重磅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循环内吞体介导的LDL受体运输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获进展
一些膜蛋白或受体通过循环内吞体(recycling endosome)介导,沿微管运输,最终抵达质膜以发挥其生理功能。由于细胞内微管组成的运输网络较复杂,不同货物沿不同的微管运输到不同的目的地,微管轨道之间难免形成交叉。当货物运输到这种交叉点时,可能由于交叉处的空间间隙无法让货物自由通过,货物继续前行将受阻。此时有三种选择,包括变换轨道运输、逆向
Cell:揭示新冠病毒破坏人体细胞的剪接、翻译和蛋白运输,从而抑制人体抗病毒防御
2020年10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世界进入COVID-19大流行半年多的时候,医生和科研人员对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咳嗽、发烧、呼吸急促和疲劳等---有了相当好的了解。但是,对治疗症状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在人体细胞中做了什么而让人如此生病。像所有病毒一样,SARS-CoV-2闯入宿主细胞,
缺氧的乳腺癌细胞或会利用胞外囊泡向正常细胞发送致癌刺激信号!
2020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或会因缺氧而发送信号从而诱导正常上皮细胞周围的组织发生致癌性改变,这些信号/信息会被包裹到称之为胞外囊泡(EVs,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颗粒中
武田联手Carmine利用新红细胞外囊泡平台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
Carmine Therapeutics(博泌生物)宣布与武田签署一项研究合作协议,利用Carmine Therapeutics的REGENT?技术(基于红细胞外囊泡)发现、开发和商业推广治疗两种罕见病的变革性非病毒基因疗法。根据协议条款,Carmine Therapeutics将获得预付款,作为研究资金支持,并可获得总额超过9亿美元的分期付款以
靶向中枢细胞外囊泡递载circSCMH1促进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功能修复研究获进展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85%。目前对于缺血脑卒中疾病的病理及修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有效药物。日前,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姚红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红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细胞外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