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和活性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团队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地理因素和施肥策略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机制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geographical scale dependence of diazotroph assembly and activity:
Science:人工设计抗体分子的组装与模块化
抗体分子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因为它们可以特异性地针对不同靶标。 通过将抗单个抗体分子聚集装配,往往能够起到提高结合功效的效果。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了基于DNA步行器触发自组装DNA纳米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周楠迪教授团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elf-Assembled DNA Nanoflowers Triggered by a DNA Walker for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小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实现可调结构的蛋白质晶体的非共价自组装
操控纳米级构筑基元组装成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已引起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通过优化无机纳米颗粒的类型、尺寸、晶格参数和晶体对称性,可在热力学或动力学上调控其自组装过程,进而获得一元、二元和三元的晶体结构。源于高度有序排列所产生的新兴特性和多样的化学功能,这些自组装结构在催化、磁学、光学和功能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功能蛋白为基元结构精确构建结构可调的周
研究人员利用温控动态调控开关在大肠杆菌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精确组装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各类动态调控系统控制精确调控代谢通路,实现目标产物的生产和特定的细胞行为。然而在代谢工程领域,由于实验室构建的基因线路往往缺少鲁棒性,要想在大体积的发酵体系中实现生长对数期的中后期的动态调控依然有很大的挑战。简单的化学诱导开关由于诱导物的高成本、不可移除性已经不能满足生物生产的需求;光诱导系统在高细菌密度时难以穿透发
一锅糖苷化反应糖组装策略研究获进展
糖类化合物是生命的三大基础物质之一,在一些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细胞生长和增殖、免疫反应等。与通过基因调控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相比,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不是基因调控的,而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通过逐步地和酶的后翻译修饰的过程,从而导致糖类化合物的非均一性和多样的结构。从
研究揭示保证运动性多纤毛精细结构正确组装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学良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以Fibrogranular materials function as organizers to ensure the fidelity of multiciliary assembly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
研究揭示组装因子Psb27调控光系统Ⅱ组装修复的结构基础
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 PSⅡ)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是光合水氧化的重要场所,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Ⅱ核心复合体(PSⅡ core complex)是一个由20个蛋白亚基、锰簇、色素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探索PSII的结构及其
多肽自组装设计和机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韩伟教授课题组和李子刚教授课题组结合计算与实验手段,采用手性侧链装订肽合成技术,并运用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实现了针对由短肽形成的超螺旋纳米自组装结构的从头设计,并进一步在原子层面上理解了该结构形成的机制。这项研究以“Molecular Design of Stapled P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