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肽自组装设计和机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韩伟教授课题组和李子刚教授课题组结合计算与实验手段,采用手性侧链装订肽合成技术,并运用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实现了针对由短肽形成的超螺旋纳米自组装结构的从头设计,并进一步在原子层面上理解了该结构形成的机制。这项研究以“Molecular Design of Stapled Pent

2021-02-04

Nature:揭示线粒体分选与组装复合物作用机制

2021年1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工厂,对人体至关重要:它们拥有1000多种不同的蛋白,这些蛋白是许多中心代谢途径所必需的。线粒体的功能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为了运输蛋白和代谢物,线粒体含有一组特殊的所谓β-桶膜蛋白,它们在线粒体外膜上形成运输孔。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无法解释驱动这些β-桶膜蛋白

2021-01-19

研究人员研发实现用于水稻黄单胞菌基因表达研究的模块质粒组装系统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课题组题为“An improved,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modular plasmid assembly system for expression analyses of genes in Xanthomonas

2021-01-29

植物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研究获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对于同源染色体的准确分离极其重要。但是,不同物种间纺锤体组装的机制并不保守。在哺乳动物、线虫和果蝇中,对纺锤体的组装机制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对于植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组装的机制研究还十分缺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祝宽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出了水稻中的PRD1基

2021-01-15

中山眼科中心肖传乐和刘奕志团队开发Nanopore测序数据新校正组装算法,并组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完整度基因组

   三代测序技术(PacBio和Oxford Nanopore)可解决基因组重复区域的组装难题,提高基因组完整性,已成为发育、再生、肿瘤和其它疾病过程中细胞基因组组装的主流技术。其中,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更使得测序成本显着降低,并且由于其可实现超长读长(高达1Mbp),在复杂基因组组装中具有天然优势。然

2021-01-15

短肽分子手性可控组装方面获进展

  β-淀粉样蛋白多肽的核心识别序列—苯丙氨酸二肽不仅具有超强的自组装能力、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降解等优点,还具有天然的手性特征。以苯丙氨酸二肽作为模仿生物体手性组装的简易模型,对于理解Aβ纤维的结构基础、构建超分子手性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李峻柏研究团队在短肽分子的可控组装与功能化调控方面

2021-01-08

新方法首次详细揭示核孔复合物的组装过程

2020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使得他们能够首次详细研究大型蛋白复合物的组装过程。作为他们的案例研究,他们选择了最大的细胞复合物之一:酵母细胞中的核孔复合物。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2020-12-28

首次构建出负责自主运动的人三维类组装

2020年12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界首次组装了一种负责自主运动的人类神经回路的工作模型。他们利用人类干细胞产生了这种神经回路的三种组成部分---分别代表大脑皮层、脊髓和骨骼肌的组织,并让它们在培养皿中自行组装在一起。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2020-12-27

Science:新研究组装出改进的恒河猴参考基因组

2020年1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来自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大型研究团队改进了对恒河猴参考基因组的组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1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equence diversity analyses of an improved rhesus macaque genome enhance

2020-12-20

Nature:首次构建出模拟组织再生和癌症的类组装

2020年1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类器官(organoid)是由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衍生出来的类似器官的组织,通常被称为微型器官。鉴于它们可以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它们被认为是构建人工器官或开发新药的下一代技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国立首尔大学医院和成均馆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称为类组装体(assembloid)的微型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