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变形虫的巨病毒也能将它们的DNA组装成类似核小体的结构
2021年7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对于一些巨病毒(giant virus)来说,一种DNA包装技巧可能对它们的感染性至关重要。称为Marseilleviridae的变形虫感染病毒(Amoeba-infecting virus)将它们的DNA缠绕在它们自己编码 的组蛋白上,就像线轴上松散地包裹着的线。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
Nature Plants:研究揭示组装因子Psb28调控光系统II组装修复的结构基础
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是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膜蛋白质机器,利用光能将水裂解为质子和电子,并放出氧气。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II核心复合体是由20个蛋白亚基(17个跨膜蛋白和3个外周蛋白)、锰簇、非血红素铁、色素、质体醌(QA和QB)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PSII在体内的组装
CMGH:免疫细胞的组装聚集或能增强化疗治疗胰腺癌患者的益处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三级淋巴结构(TLS,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的存在可能会给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生存带来益处,否则就会在免疫学上表现为惰性恶性肿瘤,然而,TLS在PDAC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确切角色,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ular and Molecul
eLife:揭示TCR信号调控核孔复合物组装的新机制
T细胞受体TCR信号是调控T细胞免疫的决定性因素。TCR信号通过一系列精准调控的级联转导,激活并诱导关键转录因子AP-1, NFκB及NFAT的核转位,从而活化T细胞,产生T细胞免疫效应。关于TCR信号如何经蛋白激酶PKCθ激活 AP-1一直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揭开谜底,将帮助我们深入认识TCR信号的调控机制,并为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新视角。核孔复合物(NPC
Nat Commun:揭示IP6分子在劳斯肉瘤病毒衣壳组装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1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了解病毒生命周期的每一个步骤对于确定潜在的治疗靶标至关重要。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能够展示一种来自逆转录病毒家族(HIV病毒也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的病毒---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 RSV)---如何保护它的遗传信息并变得具有传染性。此外,他们还
Cell Reports:组蛋白变体的染色质组装研究取得进展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政课题组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Recognition of the inherently unstable H2A nucleosome by Swc2 is a major determinant for unidirect
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个自组装的人类心脏类器官!
2021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能够形成组织样结构的器官能够改变我们模拟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的能力,除了人类心脏的案例外,谱系特异性的自组装类器官在所有主要的器官中都已经被报道了。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Cardioids reveal self-organizing principles of human cardioge
Science: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预起始复合物在核心启动子上的组装机制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RNA聚合酶II(Pol II)介导的转录起始需要组装一种预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在此期间,14个亚基的转录因子IID(TFIID)识别核心启动子并招募TFIIA、TFIIB、TFIIE、TFIIF、TFIIH和Pol II,依次组装核心PIC(core PIC,
研究通过体内自组装酶反应器提高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生物合成
近期,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和华东理工大学任宇红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of Baicalein and Scutellarein via Manufacturing Self-Assembly Enzyme R
我国科学家揭示转录起始复合物识别启动子及动态组装的分子机制
为了应对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以人类为代表的高等生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阶段。转录起始过程发生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启动子区,围绕启动子区转录起始过程的调控,是细胞体系内最为核心的生命过程之一,对其进行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