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abol:最新研究挑战科学家们对机体过早衰老的理解 线粒体DNA功能紊乱或会加速衰老过程
2019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芬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线粒体DNA功能的紊乱或会以不同于此前想象中的方式来加速机体的衰老过程;机体衰老速度的加快或许是细胞中异常核苷酸水平和受损细胞核DNA的维持导致的结果。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线粒体是细胞中小型的细胞器,其拥有自己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调控线粒体自噬新机制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调控异常与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相关。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饰参与线粒体自噬调控过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调控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赵永良研究组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3通过去除Parkin蛋白Lys435位点的K63泛素链来调控线粒体
PNAS:失控的线粒体会引起细胞端粒损伤
2019年9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为长期以来的观点提供了第一个具体证据,即患病的线粒体污染了它们本应提供能量的细胞。这篇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涉及一项因果实验,目的是启动线粒体连锁反应,这种反应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一直到遗传水平。图片来源:Qian et al. (2019), PNAS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希尔曼癌症中心的药理学和化学生物学教授
Ebiomedicine:线粒体调节因子或为癌症治疗新靶点
2019年9月21日 讯/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线粒体裂变因子(MFF)在控制癌细胞存活中的作用,表明该蛋白可能代表了有希望的治疗靶标。他们还发现,MFF的表达受到Myc的调控。这些结果在线发表在《EBioMedicine》杂志上。线粒体是向我们的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它还控制多种细胞死亡机制,并在癌症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此外,线粒体动力学能够协调细胞
Circulation:新研究揭示调节线粒体压力反应的新靶点
2019年9月21日 讯/生物谷BIOON/ --心脏的应激反应蛋白在心脏病发作时会被激活,以帮助防止细胞死亡。对此,坦普尔大学的Lewis Katz医学院研究人员首次表明,这些被称为MCUB的专门性应急蛋白,可暂时降低钙转运到线粒体的水平,从而缓解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果于近日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该研究表明,MCUB可以作为研究和治疗以钙超载和细胞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心力
TEM:靶向作用细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2019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是否能通过改变细胞清理垃圾的方式来治疗肥胖或2型糖尿病呢?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满就无法运转一样,一个细胞如果不丢弃所产生的垃圾就会变得不再健康,然而细胞可以讲这些垃圾进行分解来制造能量,这一过程就称之为自噬过程。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
BioBAY总裁庞俊勇:自贸区将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更大创新空间
9月6日下午3点,第九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的路演现场,人气颇高。创业者、投资人500余人,涌入会场。极度热烈的现场气氛让主持人激动不已,她说:“论坛今年迎来鼎盛时期。” BioBAY总裁庞俊勇:自贸区将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更大创新空间 作为论坛的重要环节,项目路演旨在搭建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孵化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每届大会都会收到众多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创新项目报名,随着大会在业内影响
靶向线粒体生物能量!新一类降糖药imeglimin治疗2型糖尿病关键III期临床展现强劲疗效!
2019年09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Poxel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代谢疾病的创新疗法。近日,该公司在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宣布了新型口服降糖药imeglimin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TIMES 1的详细数据。TIMES 1是imeglimin III期临床开发项目TIMES中的一项研究,该项目正在评估imeglimin
Nature:在线粒体中鉴定出一种ATP敏感性的钾离子通道
2019年9月2日讯/生物谷BIOON/---线粒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自己的DNA,称为线粒体DNA(mtDNA)。与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更大的DNA集合(基因组)不同的是,mtDNA仅通过母体的卵细胞进行传递。mtDNA也比细胞核DNA更容易在它的DNA代码中产生随机变化或突变,这些变化或变异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增加,不过,这种情形也会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生,从而导致遗传性疾病。
我国科学家破解细菌感染介导自噬的机制
2019年7月1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课题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Effector Reveals the V-ATPase-ATG16L1Axis that Initiates Xenophagy的研究文章,通过研究沙门氏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opF,揭示了细菌感染触发V-ATPase复合物招募ATG16L1,进而介导细菌自噬的过程。认识到细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