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揭秘增加生物学年龄的因素,您占有几个?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希望研究生物衰老的指标如何相互关联,它们如何与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组合的生物钟是否由所有年龄组成指标可以更好地预测健康状况。

2021-03-25

Nature子刊综述:Ras驱动的癌症的代谢图景--从生物学到治疗

文章介绍了癌症中致癌RAS介导的代谢重编程,并阐明了潜在的机制,可以转化为新的治疗机会

2021-03-26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细胞增殖示踪新技术成功揭秘肝细胞来源难题

  “新生”肝细胞是人体治疗和修复受损肝脏的可再生武器。它分布于肝脏基本单位肝小叶内的不同区域,且增殖缓慢。受制于细胞增殖示踪技术,科学家们只能检测到某个时间点的肝细胞增殖,且容易受到其他增殖细胞信号影响,无法从肝脏整体持续跟踪增殖细胞。肝细胞来源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斌研究团队突破以往的研究模式,即不再依赖单一分

2021-03-15

研究揭示MALAT1-m6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of MALAT1 promotes metastasis via reshaping nuclear speck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运用长时程

2021-02-24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属性是否影响微生物死亡残留物量,如何构建活体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残体和土壤有机碳形成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

2021-02-20

科学家有望利用人类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来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2021年3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我们想到诱发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疗时,我们通常会想到针对大脑来进行研究;但这到底是不是最佳的方法或者唯一的方向呢?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Dissec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ost genetics and the microbiome in compl

2021-03-23

全球首创生物新药!泰它西普获批上市,双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1年3月12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双靶”一类生物新药——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210008。泰它西普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研发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SLE治疗实现了重大突破。

2021-03-15

Advanced Science:优化“迷你”器官用于生物学研究

近日,一支由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开发了一种“仿生”类器官的方法:模仿各种器官行为的微型细胞集合,是研究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有前途的工具。

2021-02-09

罗氏Actemra/RoActemra(托珠单抗)获批:首个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的生物药!

治疗SSc-ILD方面,勃林格殷格翰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Ofev(尼达尼布)是首个获批的药物。

2021-03-08

揭示生物学和社会因素或有望帮助理解人类衰老发生的分子机制!

2021年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Ageing Research Reviews上的三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理解人类机体衰老的分子机制,我们就需要分析多种生物学和社会因素对机体衰老所造成的影响。将社会和行为因素与生物学机制结合起来,对于在衰老研究方面取得有意义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