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呼吁支持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保证粮食安全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基因编辑等新植物育种技术能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是全球消除饥饿和贫困战役的强大补充力量,国际社会应为负责任地利用这些新技术建立监管框架和支持机制。就职于比利时、巴基斯坦、德国、沙特和菲律宾高校或科研机构的7名科学家联合发表文章称,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已使通过改变植物内源基因对作物进行改良成为现实。例如基因诱变育种技术就是在不插
中国研究人员崔振岭获年度世界粮食奖
年度世界粮食奖9月29日在北京美国大使馆官邸公布,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家崔振岭获2017年度诺曼·博洛格实地研究与应用奖。该奖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据介绍,崔振岭获此奖项是因为他在研究及农业推广项目中,通过创造性的田间化肥管理实现了土壤改良、粮食增产。他在与农民的密切合作中形成的创新方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使华北平原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得以提高,同时遏制了土壤退化及水质污染。这一创举影响了
两篇Cell揭示藻类如何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有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图片来自Benjamin Engel/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两项关于绿藻的新研究揭示了这些有机体如何从空气中吸入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这也是它们能够非常快速地生长的一种关键因素)的新认识。理解这一过程可能有朝一日有助人们提高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速度。在这两项发表在Cell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
制造乙醇:美国巴西用作物 我国独创用燃煤
3月17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陕西延长集团在京宣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陕西延长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已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无水乙醇,目前该装置已平稳运行两
美国玉米乙醇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为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品
日前,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玉米乙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平衡的研究报告。报告基于对玉米乙醇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分析显示,美国目前玉米乙醇从生产到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汽油相比要减少43%。这个成绩
土壤微生物研究破解粮食安全瓶颈
“掌握了有什么微生物,我们还要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中发挥什么作用。”朱永官指出,在摸清微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要进一步对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开展研究。
《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粮展〔2011〕22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华
美报告显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生产前景堪忧
据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一份新的报告显示,全球农业生产经过数十年迅速扩大后,最重要的四大粮食作物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可能陷于停滞,甚至减慢。这份由明尼苏达大学的雷·迪帕克和另外四人起草的报告对过去半个世纪的数百万份普查报告进行了研究,以从中收集数据。 报告作者谨慎地指出,全球某些地区的粮食产量依然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