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改变粮食作物性状的基因提高产量品质
11月7日消息,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贯彻落实好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常人看来,科技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知道它们重要,但不知道到底有多重要”,这是大家的共同感觉。
美报告显示全球四大粮食作物生产前景堪忧
据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一份新的报告显示,全球农业生产经过数十年迅速扩大后,最重要的四大粮食作物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可能陷于停滞,甚至减慢。这份由明尼苏达大学的雷·迪帕克和另外四人起草的报告对过去半个世纪的数百万份普查报告进行了研究,以从中收集数据。 报告作者谨慎地指出,全球某些地区的粮食产量依然在增加。
2011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发布:中国风险中等
《2011年全球粮食安全风险指数分布图》 颜色变化表示:红色极度高风险、橙色高风险、黄色中等风险,绿色低风险和灰色无数据。刚果、索马里和布隆迪依次排名前三。中国风险程度为中等。 英国著名风险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公布了“2011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这份数据是在对全球196个国家粮食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进行调查后得出的,其中刚果和索马里风险最高,中国风险中等。
中粮食博汇火爆世博 福临门创意米汉堡锦上添花
对于从5月1日开幕至今的上海世博会来说,不管总人流量多或少,总有一个地方,永远人潮涌动,那就是中粮“食博汇”。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当天,位于世博浦西园区D片区的中粮食博汇餐厅正式开业。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总裁于旭波亲临现场,为餐厅闪亮揭幕。
诺维信推出新型生物乙醇酶制剂
2月22日,据丹麦《商报》报道诺维信将推出一种全新的酶制剂,用于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生产。据公司介绍,这种酶制剂的使用将大大降低成本,并增加从农业残余物和废弃物转化生物燃料的产量。 诺维信公司首席执行官Steen Riisgaard称,第一家乙醇厂拟定于今年开始正式商业化生产。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提供酶制剂,促进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彭于发:转基因技术可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建议中国加强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 彭于发在出席两会时说,“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需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当了十年全国政协委员的他说,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借助于转基因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能够提高我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欧盟将审议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
据欧盟农业网站(Agri.EU)5月29日消息,欧盟近日举行的小范围会议就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达成妥协意见,同意在运输用燃料中设定以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生物燃料上限为7%,而2020年总体目标是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得10%的此类燃料。
通过一种改造的细菌实现柳枝稷到乙醇的直接转换
一项研究发现,一种经过遗传改造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不仅能够把生物质纤维素转化成糖,还能把糖转化成乙醇燃料。利用植物生物质进行具有成本效率的生物燃料生产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造乙醇之前的化学和酶预处理的成本。微生物工程的工作的方向因此一直放在了制造可以执行向乙醇的生物质转化的所有阶段的一种微生物菌株上,包括把植物纤维素分解成糖并且把得到的糖发酵成乙醇。
Nature:植物真菌病害严重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4月12日,Nature杂志登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真菌引起的粮食作物病害已成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如果能控制这种病害在5大粮食作物中的传播,全球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这份报告由英国牛津大学等数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化时代人员和各种物品大范围流通,原来仅限于某地的真菌感染也更容易扩散,其趋势有加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