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力生物玉米全株产业链期待燃料乙醇补贴
ADM遭打击:美国削减乙醇用量 澳洲拒绝收购
袁隆平受聘河南粮食作物协同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
3月26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受聘河南农业大学,担任由该校牵头的“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同时受聘中心岗位专家。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32亿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
来自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消息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联合建设浙江舟山生物燃料乙醇项目。 目前,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上报到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 据悉,该建设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六横棕榈湾涨起临港产业区,这是以进口木薯干为原料的3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主要包括30万吨/年燃料乙醇主体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等。
诺维信推出新型生物乙醇酶制剂
2月22日,据丹麦《商报》报道诺维信将推出一种全新的酶制剂,用于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生产。据公司介绍,这种酶制剂的使用将大大降低成本,并增加从农业残余物和废弃物转化生物燃料的产量。 诺维信公司首席执行官Steen Riisgaard称,第一家乙醇厂拟定于今年开始正式商业化生产。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提供酶制剂,促进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欧盟将审议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
据欧盟农业网站(Agri.EU)5月29日消息,欧盟近日举行的小范围会议就限用粮食为生物燃料加工原料达成妥协意见,同意在运输用燃料中设定以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生物燃料上限为7%,而2020年总体目标是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得10%的此类燃料。
通过一种改造的细菌实现柳枝稷到乙醇的直接转换
一项研究发现,一种经过遗传改造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不仅能够把生物质纤维素转化成糖,还能把糖转化成乙醇燃料。利用植物生物质进行具有成本效率的生物燃料生产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造乙醇之前的化学和酶预处理的成本。微生物工程的工作的方向因此一直放在了制造可以执行向乙醇的生物质转化的所有阶段的一种微生物菌株上,包括把植物纤维素分解成糖并且把得到的糖发酵成乙醇。
Nature:植物真菌病害严重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4月12日,Nature杂志登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真菌引起的粮食作物病害已成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如果能控制这种病害在5大粮食作物中的传播,全球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这份报告由英国牛津大学等数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化时代人员和各种物品大范围流通,原来仅限于某地的真菌感染也更容易扩散,其趋势有加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