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柔性人工突触研究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仿生感知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软件系统和冯·诺依曼构架计算体系实现的神经网络,人脑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在硬件层面上模拟人脑的神经拟态器件,对构建新的计算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突触器件能够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类神
Cell: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胞外基质为新的突触形成让出空间
2020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制造新的记忆,我们的脑细胞首先必须找到彼此。从神经元长长的有分支的触角末端伸出的小突起将这些神经元连接在一起,这样它们就可以交谈。这些细胞聊天的端口被称为突触,在整个大脑中发现了数万亿个突触,这让我们能够呈现新的知识。但是,科学家们仍在了解这些连接如何对新的经验和信息作出反应。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
牡蛎血淋巴吞噬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天然免疫的演化机制研究,近期,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牡蛎血淋巴的吞噬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吞噬作用是生物最古老和基础的细胞防御机制之一,由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胞内吞噬体形成和成熟等一系列关键事件所组成。但目前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其作用机制和调控机理尚
首次在突触水平观察大脑一生的变化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A brain-wide atlas of synapses across the mouse”的论文。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小鼠通过组织切片荧光显像和基因测序技术在单突触层面全景展现了小鼠一生中整个大脑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突触是构成神经环路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之间进行功能
大脑突触图谱诞生!或能解释衰老为何导致智力变化
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介绍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来自英国、法国、以及瑞典的科学家们以单突触的分辨率,分析了小鼠大脑的50亿个“兴奋性突触”的分子与形态特征!这项工程浩大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突触的认知,其结果也有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智力、记忆、行为等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图片来源:Zhen Qiu, Mélissa Cizeron, a
突触的进化机制和奥秘!
2020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任何神经系统中最容易识别的特征就是突触,尽管突触是如何进化的这个问题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一直是一个谜,但如今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被解决了,简言之,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触似乎是从最初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直接进化而来的,即连接早期多细胞生物原始上皮层的粘附连接和其它纽带。话句话说,关于神经系统如何起源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开发与活细胞一起工作的人工突触
2020年6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2017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设备,它模仿了大脑高效、低能量的神经学习过程。这是一个人造的突触--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间隙--由有机材料制成。2019年,研究人员将9个人工突触组装成阵列,表明它们可以同时被编程来模仿大脑的并行操作。现在,在6月
Science子刊:中性粒细胞偏好吞噬杆状颗粒,或有助治疗COVID-19患者中的细胞因子风暴
2020年6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是导致COVID-19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一类长期被忽视的白细胞可能在这种过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杆状颗粒可让它们脱离循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10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eutrophils
Nature子刊: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抗癌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2020年5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德克萨斯大学(UT)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免疫治疗药物组合可以促使一些免疫细胞吞噬癌细胞,并提醒其他细胞攻击肿瘤,这种药物的组合可以使患有一种叫做胶质母细胞瘤的致命脑癌的老鼠长期处于缓解状态。这一发现发表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它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可
研究发现突触稳态调控的结构基础
突触后谷氨酸受体减少会产生逆向信号诱导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增加以维持突触传递功能,这个调控过程称为突触稳态。突触后受体如何跨突触逆向影响突触前结构和功能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与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及智力发育迟缓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解析突触后谷氨酸受体如何调控突触前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关于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