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发现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过凋亡通路以外还可借由程序性坏死通路发生。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的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号。

2014-04-22

Nature:死亡率和生殖率与衰老之间关系的多面

死亡率和生殖率在短寿和长寿物种中随年龄增长都有巨大变化,并没有适合所有情形的单一模式。

2014-01-13

Immunity:揭示致命败血症细胞死亡机制

一种全身性炎症---败血症是危重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败血症与大规模细胞死亡相关联,然而败血症的特异性致命机理一直都不清楚。如今,2011年12月23日发表在《细胞》子刊《Immunity》的一篇新研究发现抑制一种称作坏死样凋亡的特异性细胞死亡途径保护小鼠免受致命性炎症。该研究可能导致人们针对这种极难控制的致命性炎症开发出新的治疗性干预。

2012-11-18

Carcinogenesis:TNFRSF10B多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013年8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美国,肺癌是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诊断病例中占80%以上。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只有约16%的患者能存活五年。可悲的是,只有约4%的晚期疾病患者能存活超过五年。 上述现象是因为肺癌患者的遗传多样性。

2013-08-11

Mol Cell:王晓东等揭示发现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过凋亡通路以外还可借由程序性坏死通路发生。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的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号。王晓

201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