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新冠免疫原特异的B细胞新亚群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6亿人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超过340万死亡,严重危害全球公众健康。体液免疫应答抗是抵抗新冠病毒感染主力军之一,探究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体液免疫的应答机制,特别是新冠病毒特异的B细胞免疫应答情况,对新冠疫苗的设计以及相关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特异B细胞的免疫应答了解非常有限。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陈耀庆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建立基于表观遗传异质性的肺腺癌病人分型模型
近期,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孙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邵振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孟飞龙等的合作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of the epi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lung adenocarci
科研人员发现内质网塑形蛋白ATL2/3调控自噬起始位点的形成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题为Atlastin 2/3 regulate ER targeting of the ULK1 complex to initiate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ATL2/3和参与自噬起始的ULK1复合体直接相
科研人员澄清在研究同义密码子使用时的相关性与因果关系证据
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往往存在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密码子使用偏好”。基因表达水平与密码子使用偏好在基因组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近日被作为密码子使用偏好调控基因转录的证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文峰与密歇根大学教授张建之发表论文,澄清该正相关关系不能作为支持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基因转录这一因果关系的证据。论文阐述了两种无须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基
贯通BT/IT,探索新业态趋势,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报名正式启动
百图生科与播禾创新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生物计算大会将于2021年5月10日—11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旨在联合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BT&IT)产业伙伴,共同打造多方融合的产业生态,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AI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全面赋能。 Hallam Stevens 在《Life Out of Sequence》(序列之外的
科研人员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幸存“密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的“密码”。豆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65属近20000种,贡献全球27%的作物产量。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造血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工作的?日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教授金丽华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细胞自噬调节薄层细胞分化的理论,为细胞自噬与细胞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揭示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通过调节自我更新和分化来维持造血系统稳态,过程中受
60+行业大咖,100+行业知名企业,1000+行业参会嘉宾将于4月齐聚2021细胞产业大会,与您共同探讨细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会 议 介 绍为推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探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促进干细胞研究交流与合作,加上疫情过后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受到了更多重视,与此同时,更多的创新生物技术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精准医疗中的一大热点,溶瘤病毒也被誉为免疫治疗中检查点抑制剂成功后癌症治疗的下一个重大突破。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细胞治疗产
科研人员发现了癌症生长中的“基因合作”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更具有临床意义的MMTV-HER2/MMTV-MED1乳腺肿瘤小鼠模型,发现MED1过表达在介导HER2+肿瘤进展、转移、肿瘤干细胞形成和治疗耐药的恶性表型中的关键作用和分子机制。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光遗传工程化细胞的类生命视觉感知成像器件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类生命机器人研发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在基于生命-机电系统深度融合的类生命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种以光遗传工程化细胞为生物光敏感元件、以单层石墨烯为生物电子界面的类生命光电晶体管,并将其作为核心光电传感单元构建了类生命视觉感知成像系统,为研发具有高性能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新型视觉假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